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爹顶住,机不可失!(第2/4页)

说到这里,李中山眉头微皱,似乎在琢磨着是不是再向郑经多要点好处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听见兄弟李中正的声音传了进来:“二哥,二哥,不好了!吴三桂的水陆大军已经冲过小池口,吴三桂的水军马上……可能已经冲进鄱阳湖了!”

吴三桂终于动了!

都堂里面的几个人互相看看,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李中山显得最笃定,还笑眯眯捧起茶盏,似乎准备“喝上一杯”。

就在这时,李中山的那个“新三弟”李中正已经一身风尘仆仆地从外头冲进来了。这位“中正老弟”随李中山,本来也是个玉树临风的美男子,还爱打扮,总是把自己拾到得干干净净。可今儿却是一副赶了多少远路的模样,一行脏兮兮的行装,满身臭汗,脸上灰蒙蒙的,还有点胡子拉碴,不知道多少天没修过面了?

“老三,你总算回来了……”李中山笑着招呼他道,“让你去给咱爹送个信……你这一去那么多日子,咱爹还一个劲儿给你报功,小半个江西仿佛都是你拿下的!”

原来李中正这些日子被他老子派去护送蔡毓荣去广东赴任,出了南昌之后先向东奔饶州,再向南去抚州,然后向西走临江、袁州。再南下吉安,最后再入赣州,将蔡毓荣和他的几百个累得瘦了一圈的亲兵送到广东潮州府境内,才赶回李辅臣的九江大营。这一路所过的府城、州城、县城,当然都在蔡毓荣这个前任大清江西巡抚的带头示范作用下,归顺大明了!

不过这个收复地盘的功劳,全都记在了李中正身上……收复六个州府的大功,怎么都该给他封个爵了!

李中正这会儿可没心思说自己在江西的“英雄事迹”,而是大声吼道:“二哥,先别说我的事儿……说咱爹!咱爹有危险!我路过小池口的时候就撞见吴三桂的大军沿江东下了!可不得了,江面上都是吴周的战船,船帆、旗号遮天蔽日,一眼望去都没边儿了……至少有好几千艘啊!

长江岸边的管道上也全都是吴三桂的陆师,马队步军不计其数……二哥,吴三桂这次至少出动了三四十万大军!全都拐弯进了鄱阳湖,咱爹这下可悬了!”

原来李中正在九江府城附近的明军大营见过李辅臣后,就马上渡江去了江北,准备走江北的官道返回南京。没想到才走到小池口,就遇上了沿着长江南下的吴家大军!幸好吴家军并没有从长江北岸进军,只是走长江水道和长江南岸。于是李中正感觉快马加鞭往南京跑,居然比大明安徽提督衙门派出的六百里加急还早到了南京半日。

这个孝心果然可嘉啊!

“老三,你别着急,咱爹福大命大,吴三桂是要不了他的性命的。”李中山对李辅臣倒是挺有信心的,笑着对兄弟道,“你快回去休息……愚兄马上找人来商量出兵的事儿!”

“好!”李中正点点头,“哥,可得快一些……我担心吴三桂的水军会走含鄱口入鄱阳湖,再从星子口入赣江,一路向南昌而去。同时吴三桂的陆师在解了杰书的九江之困后,会一路尾随咱爹和李忠王的军队也往南昌而去。到时候咱爹退得慢一些,就有可能腹背受敌,最后连南昌都进不去了!”

“知道,知道……你快去休息吧!大将军府的参军司早就准备好各种应对之策了,咱爹也久经战阵,不会有事的。无论如何,总是能先退进南昌的。”

李中山又是一番安慰,总算把自己的兄弟哄走了。

他当然不能告诉自己的兄弟,他们的老爹李辅臣其实早就做好溜进南昌死守的准备。

以李辅臣守城的能耐,吴三桂可没那么容易让李吉贞李大哥嗣位为王。

等兄弟走远了,李中山才吩咐周昌、姚启圣道:“吴三桂这次来势汹汹,看来是做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的打算……你们马上去召集参谋开会,拿出两个进军方略,一个走水路,一个走陆路……明天一早就拿给我看。”

说完这话,他又对黄宗羲、陈恭尹道:“梨洲先生,半峰先生,陪我走一趟翼王府。”

黄宗羲忙问:“大将军,您要同翼王定约结盟?”

陈恭尹则问:“大将军,您打算往江西出兵吗?”

李中山正容道:“现在正是和翼王、北王定约结盟的时候……至于向何处出兵,我只能和半峰先生您这么说,首战即决战,决战不可失!”

……

浙江,严州府,建德县。

耿精忠老营现在就设在这座群山环绕的小县城当中。小小的县城当中,现在挤满了东靖王朝的达官显贵和兵将家眷。

那么多人,一下挤进那么小的一座县城,那怕把原来的百姓都迁去了杭州,也显得拥挤不堪。而且好好的被从杭州搬到这里,多少会有点不痛快,所以这座小城里面这些日子可吵闹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