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吴世珏,赶快带上真理回云南!(第3/4页)

“那可太好了!”吴世珏闻言大喜,“令尊将来是要当两广制军的,而我家在两广地盘上还有不少故旧,到时候让他们和你们来个联手,我家再出兵湖广,那湖广、两广、云贵可就连成一片了!”

“好好,”王忠孝一边说好,一边指着守在周围的余海涛、王雷勇、何天然三人道,“三弟,这三位都是你的心腹吧?不如让他们暂时跟着我……今后,我爹在广东,我在京师,你在云南,往来联络,互通消息的事儿,就让他们来办吧!”

“行啊!”吴世珏笑对那三人道,“余大海、王大雷、何大髯,你们三人各带三个亲兵,以后留在我二哥身边……见我二哥如见我!”

原来“海涛”、“雷勇”、“天然”都是这三位当了官以后才找人起得字号,他们原名就是“大海”、“大雷”、“大髯”。

王忠孝又看了看这三个从小就造反的“终臣”,都是身材魁梧,面貌狰狞的好汉……虽然已经剃发易服,当了大清朝的武官,但却依旧是一脸的不服气。

一看就是入天地会的好苗子啊!

“卑职请王侍卫大安!”

三个“终臣”走到王忠孝跟前,一起向他行了礼。

王忠孝点点头,然后拍拍胸脯,笑道:“三位大哥以后就暂时跟我混了,别的不敢保证,但是升官发财是一定的!你们现在都当什么官儿?”

“回禀王侍卫,”三人中带头的应该是名叫何大髯的大胡子,他拱拱手道,“我等三人都是把总。”

“行!”王忠孝笑着说,“回头给你们一人安排一个卫千总,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都是双份钱粮!”

“谢王侍卫!”

余海涛、王雷勇、何天然三人一起向王忠孝行礼。

……

北京,又细又长的皮条营胡同。

新年将近的时候,皮条营胡同一带那是特别热闹,内城那群学好了的八旗子弟本来就闲,现在更加松快,当然要来八大胡同这一块儿“行善积德”。而转年又是个大比之年——科举大比!虽然大清的进士入取额度比之前朝减少了一多半(得给八旗子弟腾位子),但是各地举子应考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年关都还没过呢,就已经风尘仆仆赶来了北京。内城他们是进不去的,只能挤在外城,八大胡同周围自然少不了他们,有些个家里比较阔绰的举子也会在皮条营胡同周围转悠……

原本有点清冷的皮条营胡同,就一下热闹起来了!

狭窄的胡同里面,人来人往的,其中不少都是书生打扮。

今儿临近正午的时候,胡同里面来了一群南方书生,为首的倒是一个白面书生,正是陈永华,和陈永华一块的,则是几个看着有点清瘦,颧骨有那么一点凸起,一副南人相貌,看着就是福建人、广东人的书生。

这群书生走得很快,一边走还一边左看右看,显得非常警惕。没一会儿,他们一伙人就到了那所属于杨起隆的破烂院子外头。

这座破烂院子外面正懒洋洋蹲着几个长得颇为粗壮的混混,看见陈永华一行人来了,其中一人推门进了院子,剩下的也都认识陈永华,全都站起身微微向陈永华躬身行礼,同时还四下张望。

没一会儿,宅子的大门就吱呀呀地被人拉开了,然后就看见一身黑色皮袍,头戴暖帽的杨起隆已经在两个手下的簇拥下出现在门内了。

陈永华冲他拱拱手:“三哥,小弟今儿来给您拜年了!”

杨起隆也笑着还了一礼,然后就向院子里面一指:“复甫兄,快请进!”

陈永华回头向护着他的福建书生们打了个眼色,这群福建人马上散了开来,形成了个警戒圈……一看就颇为强悍,估计不是来考文进士的,而是来考武进士的!

陈永华则跟着杨起隆往大门内走去,一边走还一边说:“三哥,你那么急叫我过来有什么事儿?”

杨起隆没有回答陈永华,而是拉着他进了客厅,才一边关门一边语气凝重地说:“复甫,出大事儿了!朝廷可能盯上三太子了!”

“什么?”陈永华闻言就是一惊,“朝廷怎么可能盯上三太子?三哥,你没搞错吧?”

“这事儿我能搞错?”杨起隆道,“复甫,我现在可是帮裕王放债的……而且还是粘杆处外值房的供奉,你知道粘杆处东堂子值房是干什么的吗?我的消息还能错?”

“那,那你知道朝廷在哪儿盯上三太子了?”

杨起隆道:“苏州府!”

陈永华这下脸色也难看了……常明月可和他说了,三太子就在苏州府!

看见陈永华的表情,杨起隆就知道麻烦大了,赶紧安慰陈永华道:“复甫,你别着急,皇上只是密旨江苏巡抚,命其派出心腹标兵便服布控,需等钦差大臣岳乐南下后才动手拿人,所以咱们还有机会营救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