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将军何进(第2/2页)

也就是说,杨赐的计策和卢植的计策都要用。

杨赐说的有道理,擒贼先擒王,派地方主官消灭掉太平道渠帅,的确是消灭太平道反叛势力的好方略,所以杨赐的计划必须要采纳。

可是卢植说的也有道理,地方有办事能力强弱之分,所以执行朝廷命令也有不同的结果,如果失败,必然引起太平道贼人暴起发难。

所以卢植的计策也要采纳,朝廷必须要准备军队,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动员,随时准备开赴关东平定叛乱。

刘宏宣布此事的过程中,先是杨赐喜悦,卢植心惊,接着又是杨赐惊讶,卢植心安。

最后,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彼此都能看到十分明显的对立之意。

这一回合不分胜负,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都没能占到便宜。

而接下来刘宏宣布的事情就让他们都觉得有些惊讶了。

刘宏说对付太平道叛乱的事情非常重要,且会牵扯到多个州郡,必须要由专人专门负责调度,不是现有朝廷机关能够负责的。

于是,刘宏决定册封一名重号将军来负责此番战事。

他决定册封天字第一号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

而这个大将军的人选,就是何皇后的兄长、现任河南尹,何进。

对于这个人选,朝臣们都觉得有些意外,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何进。

何进本人事先已经知道此事,已经狂喜过了,现在老神在在的站在一旁,神色泰然自若,颇有几分稳重的仪态。

其实大家伙儿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是本能的觉得何进一没有高贵的出身,二没有过硬的军事才能,不在选项之中。

当年出任大将军的邓氏外戚和窦氏外戚虽然骄横,但都是出身勋贵豪门之家的牛逼人物,各自有各自的本领,你何进屠户出身,全靠当今皇后上位,本身无尺寸之功,也敢做大将军?

于是当场就有一些士人官员提出了质疑。

刘宏力排众议,坚持要拜何进为大将军,将此番对抗太平道叛乱的事情全权交给何进处置,不听其他人的反对。

与此同时,针对冀州已经存在的黄巾军和中原各州大范围潜在的黄巾军,刘宏则听取了一些大臣的意见,慎重选择可靠的人选出任实际领兵征战的将领人选。

经过众推,刘宏以卢植有成功解决九江、庐江蛮贼的战功,任命尚书令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已经开始作乱的河北地区的太平道叛军的镇压。

另外,又以朱儁有过成功平定梁龙叛乱的战功,任命朱儁为南中郎将,负责针对潜在的豫州、兖州地区的太平道叛军,一旦当地爆发太平道叛军作乱,就要负责镇压。

然后,以皇甫嵩将门世家,深明武略,任命皇甫嵩为东中郎将,负责针对潜在的青州、徐州地区的太平道叛军,一旦当地爆发叛乱,立刻领兵平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