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节 黎明前的黑暗(第2/2页)

冯紫英默默点头,“这算不算穷兵黩武?”

这一句话不好回答。

好半晌汪文言才回答道:“朝廷财政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但是您在财计上自有韬略,大家都有信心,倒是不担心这个,而且我以为这也是值得的,我记得您和我讲起过,战争其实也是一种拉动经济发展的策略,只要这场战争是对外并能攫取收益的,那就值得,对单单是武器盔甲、马车船只、粮草衣衫的需求就能刺激到很多行业的巨大发展,这并非坏事,关键是在合适的时候来发动,而现在应该正当时。”

把边军彻底用起来,要让他们没有心思没有余力来考虑其他,所有精力都放在对外征伐上,但同时也不能让他们毫无边际恣意放纵,那样朝廷财力也支应不起,这也是一个平衡之略。

“人事上……”

“皇上,人事上练大人应该有一些想法,……”

汪文言沉吟了一下,“微臣只是觉得在人事安排上其实不必太过操切,先行安排一二,其他人选完全可以慢慢补充到位,当下地方上其实都更多的是按照惯性在运作,短期内新朝除非有重大变革举措需要立即落实下去,其实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汪文言和吴耀青也离去了,他们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汪文言还要去曹煜的《每日新闻》那里,盯着明日《每日新闻》在关于新朝建立问题上的发生和解读。

现在《每日新闻》是京师第一大报,也是最权威的媒体,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京师城乃至京畿地区的上中下三层民众。

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京中富商,抑或宗室子弟,还是士林文人,乃至于茶楼酒肆的闲散市民,哪怕目不识丁,他们也更愿意到茶楼茶馆中去听那专门的评书人就着《每日新闻》的各类消息来作一番评论解读。

茶楼中的读书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冯紫英纳入了视线,无论是龙禁尉还是倪二的地下组织,早就将这个群体牢牢掌控,如果说京师城中中上层民众群体也许还略有一二意外可能,但是整个京中最底层的舆论风向绝对是牢牢掌握在手中的。

冯紫英很清楚这些近乎于赤贫的无产者一旦爆发起来才是最可怕的,而那些略有家资的有产阶层,往往是舍不得搏命一把的。

冯子仪和周培盛仍然在殿外商议。

从今日起,冯紫英就要在宫中留宿了。

他也不可能再回到冯府居住,当然回去一趟小憩一下可以,但是理论上作为皇帝,他只能留宿皇宫。

而现在皇宫的局面尚未经历过清理,这就需要龙禁尉和周培盛掌握的亲信内侍来合力进行。

陡然间,冯紫英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儿孤家寡人的感觉了,哪怕老爹就在身旁,但是老爹毕竟和自己不是一代人,他注定会比自己走得早。

“也不知道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儿子现在就觉得无比的孤单寂寥,似乎连一个可以彻底交心的人都没有,……”

冯紫英下意识地道。

冯唐看着自己这个儿子,忍不住按了按他的肩膀:“紫英,从今日起,很多事情就需要你自己来做决定了,无论是为父还是其他你最亲近的朋友以及昔日的师长同僚,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更多的可能都是从他们自身所出的位置出发来考虑,而你则需要对整个天下负责,如何平衡协调这其中方方面面的一切,只能你自己来做出判断,在这一点上,没有谁能帮得了你,……”

冯紫英默默点头,目光望向殿外,夜色如墨,宫禁如寂,也许这就是当皇帝所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对一个曾经的现代人来说,这样骤然变成脱离了好不容易才融入的社会和家庭,成为孤家寡人,这份滋味,尤为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