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页)

商南臣写信的速度很快,写完还拿给景娴看看。

这让景娴十分意外。

她没拒绝,接过来看两眼,眉梢轻挑。商南臣的信写的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一句废话都没有。而且,重点一眼就能看得见。

“写的不错,字也很好看。”景娴惊讶的问,“你还读过书?”

“我高中毕业,读过军校的。”商南臣觉得景娴有点瞧不起自己,“我上学早,初中高中读完也才不到十五岁。当时军校来招学兵,我长的高,看着不像十五的,像十八的。再加上我还是高中毕业,他们就要我了。我读了军校,后来发生战争,我就都报名去了战场。”

景娴有点好奇后来的事儿,催促着问他:“就没了?”

“我姥姥担心我死在战场上,也没个后,就催我结婚。我正好回来呆几天,就把婚结了。结婚第二天,我就接到电报,再次奔赴战场。眼看着战争结束了,我们随着大军回来,我才发现她跟别人的事儿。我对她没什么感情,就把婚给离了。”

景娴还以为他就在部队,但是人也没回来,才导致最终离婚的。

原来他是在战场上。

“我后面又接到任务,再次去了战场,这一走就是半年多。等我再回来,后面的事儿你就知道了。”商南臣捂着脸,他是从信里得知自己有了两个儿子。

每次生死关头都想着要活下来,毕竟他还没见过俩儿子。

他一次次从阎王手里讨回来,却发现老婆没了。

商南臣不怪前妻,但是他的前岳母不该这样对他的儿子。

这话题很沉重。

景娴看着他那么硬朗的汉子,眼底全是通红的血丝,把信折起来,递给他:“明儿一早去邮局,把信寄出去。咱们算着时间,给她半个月的时间。她要是不把钱打过来,咱们就让她知道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不是,你还真打算举报啊?”商南臣本来还挺难过的,现在又不难过了。

他觉得跟景娴在一起呆久了,这日子也想难过都不行。

看向景娴的目光,也不自觉柔和下来。

上过战场的战士心里多少都有点问题,可是没有办法解决,也不知道要怎么解决。战士太多了,上面根本顾不过来。

战士们也不会说,都闷在心里,咬着牙自己挺过去。

商南臣想,如果他们都能讨个像景娴这样的媳妇,说不定就能从战后的创伤中一点一点走出来。

“那当然。”景娴给他算了一笔账,“他们就是吃定你好说话,

又一身正气,才会这么欺负你。现在不一样了,你有了我,我会帮你讨回公道。”

“那你的呢?”

景娴没想到商南臣会这样问,她犹豫一下,决定试探试探商南臣,毕竟纸包不住火,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早一点说,还说明她坦诚。

“我已经自己报仇了。”

景娴发现他虽然惊讶,但是眼底没有厌恶,甚至还皱眉问:“你是怎么处理的?会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举报啊!我一封举报信,把他们举报到革委会了。”

“……”

商南臣长大了嘴,半晌才说:“你可真是大义灭亲。”

景娴可从未当自己是井家人。

她和奶奶才是一家人。

“我虽然在井家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知道井家不少破烂事儿。”景娴一一细数,“周慧芳投机倒把,井大明搞破鞋,跟楼上那个小寡妇不清不楚。他们一家人都思想有问题,出事儿是早晚的。我这样做是在帮他们,不然以后他们家有的闹呢。”

商南臣的表情一言难尽,“你还真是好心。”

“多谢夸奖。”

他那是夸奖吗?

商南臣看着这样的景娴一点都不觉得讨厌,反而还觉得这样挺好。

人这一生,不就是求个活得痛快。

大清早。

商南臣吃了早饭,帮景娴把猪下水卤上,拿着信去了邮局。从邮局出来,就去集市上找景娴去。

景娴带着两个孩子,熟门熟路地来到卖海货的地方。

那个渔民果然又来卖海货了。

面前的桶里满满当当,不少的海蛎子、虾、鲍鱼、海参等等。

“这些还是上次的价格吗?”虽然翻了三倍,但是不要票啊,景娴负担得起。

渔民不可置信地问:“你真的都要?”

“都要,你还给我送家去成不?”景娴掏出钱递给他,笑着说,“你知道我家在哪儿吧?”

“知道,知道。”

渔民叫刘海柱,刘海柱把东西装在板车里,推着就往景娴家里走。

景娴低头看着两个小家伙流口水的样子,笑着说:“今儿咱们买的虾多,中午给你们做点更好吃的。”

“妈,那咱们现在就回家吗?”福生小手踹在暖手抄里边,期待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