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第2/4页)

钱尚书道:“太后看起来不像表面那么简单,科举舞弊一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完整的局。而设局之人,最有可能便是太后。”

拖字派的人吃了一惊:“这不可能!太后不过是个无知妇人,她如何能设计那么完美的局?”

钱尚书听到这话恨得牙痒痒的:“这局并不完美,漏洞还很多,是老夫小看了人!”谁能想到,一向如同应声虫一般的太后,居然如此有手段呢?

他们毫不设防,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安国公、承恩公身上,让太后的计策,得以毫无阻碍地实现。

钱尚书光是想想,就有吐血的冲动。

他一个横行官场的老政客,居然被一个妙龄女子玩弄于股掌之上,最终沦为阶下囚!

拖字派的人还是不信,但是不好反驳钱尚书,便又问道:“大人,若我等这次因为拖延政务而被拿下,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可不想就此成为阶下囚,再也无法在官场上呼风唤雨。

钱尚书道:“想必只有一些人出手,另一些人吓破了胆,没敢跟着拖延罢?有了他们,再有北边的张威,我们还有一线生机的,且等着罢。”

拖字派的人忙问:“张威当真能有所建树么?”

钱尚书点头:“这是自然。北边以小镇为边界戍守的行为,本身便不合理,最有可能被北戎冲垮。到时张威领兵出战,拿下军功,我们便又谈判之力了。”

拖字派的人听毕,放心地离开了。

回去之后,他并没有跟人说钱尚书怀疑太后一事——他觉得钱尚书是在大牢里待了几日,有些心智失常才胡乱怀疑的,他绝不能说出来破坏钱尚书的一世英名。

虽然想停止大拖延术,但已经进行到一半,又有钱尚书让继续拖,便咬牙拖下去。

整个朝廷因为这些人的拖延,几乎停摆。

安国公、承恩公和建安侯果然感觉到了为难,马上进宫找萧遥。

萧遥冷冷地道:“由着他们拖,再拖几天,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便一网打尽,革职查办。”

钱尚书暗中跟什么人见面,谈了什么,她一清二楚,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引出更多的人。

承恩公忙道:“可一网打尽,朝中便无人了,偌大个朝堂找不着可以办事之人,只怕会更糟糕。”

许多事没有办好,老百姓便会怨萧遥。

女儿这一生已经够悲惨了,他不想再让她被老百姓骂。

建安侯也附和,他觉得侄女的行事作风,太决绝了。

萧遥说道:“不会找不到人办事的。大不了,先找些品性端正之人暂代,等有了人才再换。依哀家看来,办事办得不够漂亮,也比不肯办事强上许多倍。”

承恩公和建安侯一想也是,但担心是自己不懂政事才觉得好,便一起看向安国公。

安国公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听了这话便说道:“太后娘娘所言甚是。”

承恩公听了便道:“既如此,我们再等两天便行事。”他想到那么多政事堆积下来,许多老百姓定然多有不便,所以恨不得将时间再次缩短。

萧遥点点头。

这时安国公忽然跪下,对萧遥道:“太后娘娘,臣有个不情之请!”

承恩公和建安侯吓了一跳,齐齐看向安国公:“安国公这是何故?你快请起——”说到这里,意识到自己说了没用,也不该越俎代庖,忙看向萧遥。

萧遥连忙站起身去扶安国公:“安国公无需多礼,有什么直说便是。”心里却隐隐猜到,安国公要说什么。

安国公却不肯起来,道:“臣说的话对太后多有冒犯,还是让臣跪着说罢。到时若太后怪罪,也省了老臣重新跪下。”

承恩公和建安侯听安国公说得严重,异口同声问:“要不我等先行回避?”

安国公马上道:“不必!正想承恩公和建安侯留下做个见证。”

萧遥听了,便退开一步,说道:“既如此,安国公说罢。”

安国公抬起头,看向萧遥,感慨地说道:“娘娘为人机敏聪慧,比许多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老臣相信,娘娘会为大熙朝带来繁荣。”

承恩公和建安侯听到这话,又是高兴又是自豪又是担忧。

高兴和自豪的,是萧遥能得到承恩公这么高的评价,担忧的是,害怕这样的高评价会成为压力,压得萧遥喘不过气来。

萧遥脸上的神色却没有变,仍旧看着安国公。

安国公说完上面那一番话,忽然声音一沉,说道:“臣无甚功劳,在此厚颜希望娘娘给臣一个承诺,”他顿了顿,直视萧遥的双眼,“那便是,这江山,是属于皇上萧京的。”

承恩公和建安侯听了这话脸色大变,异口同声说道:“这江山自然是皇上的,安国公可是糊涂了?怎地说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