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第2/4页)

然而,似乎所有人都和他一般,都不肯做个出头人,所以都没有开口。

没办法,四皇子只得硬着头皮问道:“那些宫女,可都审过了么?她们是受何人指使?”

方丞相说道:“已经审过,并不曾受任何人指使。”说完看向萧遥。

萧遥看向王长生:“将那几个宫女带上来,让几位王爷和大臣们再审问一次,正好大理寺卿亦在,由他这个专业人士审问,会更容易服众。”

大理寺卿口中连说不敢,但在萧遥和方丞相、安国公几人的要求下,还是重新审了一遍红玉等几个宫女。

不过审问结果并无什么不同。

几个王爷知道,是抓不住萧遥的,因此马上问皇帝遗旨。

王长生上前说出皇帝临终遗言,几个太医以及侍候的太监在旁作证。

几个王爷听了,松了口气,连连点头,表示既然是先帝遗言,那么大家一定听从——比起让朝中的老狐狸担任顾命大臣,让太后听政,对他们来说,可实在他好了。

要知道,太后是个深宫女子,她根本就不懂朝政,而且,她今年才十八岁,根本无法应对朝臣的咄咄逼人。

这么一来,暗中支持他们的大臣,在朝中就如鱼得水了,要扩充势力,也完全不是问题。

萧遥见大家都无异议,便道:“本宫年纪尚轻,又不懂朝政,深怕有违先帝遗命,因此决定设立四位顾命大臣帮助新帝管理朝政。方丞相、安国公、王尚书和承恩公,有劳诸位了。先皇生前很是看重四位,万望四位不要辜负先皇的期待才是。”

方丞相、王尚书、安国公和承恩公同时出列,表示谨遵太后懿旨。

四皇子几个见形势向这个方向发展,心中急得不行——就算要设立顾命大臣,也该由他们这些王爷担任啊,请一帮外臣做什么?

可是他不愿意做那个出头鸟,所以死死忍着,盼望其他兄弟赶紧开口,但是目光,却看向和自己交好的大臣,盘算着若其他兄弟不开口,便由跟自己交好的大臣开口。

二皇子、三皇子几个,和四皇子一般的心思,也不愿意做出头鸟,所以都不曾说话。

四皇子等不及了,于是再次看向和自己交好的大臣。

孰料,那大臣还没开口,就见李维出列:“如此分配很是合理,臣附议。”

和安国公、承恩公以及建安侯交好的大臣听见,也纷纷出列附议。

和四皇子交好的大臣一时有些骑虎难下,但在四皇子目光的示意下,还是硬着头皮出列,说道:“这顾命大臣的作用是摄政,但这摄政人并无一个皇室中人,只怕不合适罢。”

方丞相捋须道:“新皇登基,便是皇室中人,此外,到时太后娘娘也是皇室中人,依老夫之间,这很合理。”

有方丞相一派的尚书说得更不客气:“这顾命大臣,该选先帝信任的。在先帝主政期间,几位王爷都不在朝中,显然并不受先帝信任。所以让几位王爷任顾命大臣,更不合适。”

这话说得尤其直白,以至于四皇子几个都有些讪讪的,四皇子道:“先皇对我们,想来是有些误会。”

只是之后,四皇子几个以及他们的人,都不敢再开口了。

于是小皇帝登基,太后听政,几位顾命大臣帮忙协理朝政,便由此定下来。

经过一夜漫长的商议,天色已经大亮,萧遥也不让这些大臣出宫了,命人送来早点和浓茶,便亲自去容妃宫中请小皇子过来。

容妃听到丧钟时,很是震惊,之后想睡也睡不着了。

她身边侍候的都十分高兴,认为先帝驾崩,小皇子登基为帝,他们这一宫的人,都飞黄腾达了,因此一个个的,疯狂吹捧容妃。

又有警惕的,则去将宫门锁紧,又让容妃抱小皇子去了一个偏殿躲着,说是担心有包藏祸心的会害小皇子。

萧遥带着人来到容妃宫门前时,见天色大亮,宫门却紧锁,猜到是怎么回事,便让人去叫门。

宫人听到叫门声,马上去回禀容妃。

容妃得知是皇后来了,马上道:“即刻开门。”

容妃身边的贴身大宫女却很是迟疑:“娘娘,小殿下登基,娘娘便是太后。皇后这个太后只怕容不下你,你此番若开门,说不得便中计了。”

容妃冷了脸:“皇后娘娘绝不会害我的。”一边说,一边抱着小皇子猪儿走出来,命人开门。

宫人见容妃坚持,也只得听令,上前将门打开。

萧遥进门坐下,看了看容妃身边的宫女,道:“先帝驾崩,都去准备丧服。”随后才看向容妃。

容妃马上问:“皇后,这是怎么回事?”

萧遥道:“先帝驾崩,留下遗言,由小殿下登基为帝,本宫听政。你乃新帝生母,也该有太后之尊,具体如何,方丞相他们会拟一个章程出来的。现在,你先抱新帝,随我前去登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