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外交家(第4/6页)

大家看到萧遥提了铜壶过来,纷纷问:“还没吃早饭呢?难怪萧博小脸刷白刷白的。”

因家家都有孩子,因此生产队是愿意让孩子干活的,不过一般只能拿三四个工分,小的拿三个,大的拿四个,实在太小的,就不算工分。

萧遥招呼萧博过来吃粥,自己去代替他摘花生。

摘着花生,萧遥见有人从另一处回来,问起萧媛的事。

众人听到萧博居然要和萧媛断绝关系,从此不来往,都有些吃惊,纷纷问是不是真的,得到萧遥和萧博的肯定答复,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大多数都是赞同的,因为萧媛看起来,实在太没良心了——不管萧媛理由找得怎么好,他们这些过来人却只看到一点,那就是她出嫁发达之后,不和娘家来往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萧博和萧遥还小,就这样和唯一的亲姑姑决裂了,未来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这话一说出来,就被人啐了:“现在这样,决裂不决裂,根本就没区别。”

两个知青听了笑笑,笑容却有着这个年龄段没有地悲凉与讽刺:“这样的事,到处都有。”

他们说得小声,可萧遥就在他们身旁,因此都听到了。

她看了看一男一女两个知青,没有说话。

现在,还是先吃饱饭再管别的吧。

萧博吃完,继续摘花生。

萧遥也去挣工分,就有人叫住她:“你手脚慢,现在又快中午了,还是不要干了,不然白白干了活没工分拿。”

沈爱国对萧遥和萧博兄妹俩一直很严苛,想方设法为难,萧遥现在才开始做,如果做得和平时一样慢,他肯定认为太少,不给算工分的。

萧遥说道:“我试试,实在太少,不计工分就不记。”说完坐下来帮忙。

一开始,她速度有点慢,但是干着干着,速度越来越快,差不多大小的一堆花生,她摘得速度跟大人差不多。

四周也来帮忙干活的小朋友目瞪口呆,纷纷叫道:“萧遥,你怎么这么快?”

萧遥道:“就这样认真摘。”嘴上说着,手上却没停。

有大人看到动静,扭头看向萧遥,见她小手摘得飞快,摘满了一小把放进框里继续摘,快得叫人眼花缭乱。

起先,大家认为萧遥速度快,可能摘不干净,还把没有花生米的也摘了,然而仔细打量,发现她摘得很干净,大花生全摘干净了,没有花生米的小花生则没摘。

顿时大人们也都惊呆了,这速度,认真算起来,比他们还快。

萧博看到萧遥的动作,也十分吃惊。

萧遥这人平时做事十分细致,因此一向做得比较慢。

因此,同龄的小孩有3个工分,她只能算2个,但就是2个,通常也被沈爱国认为太慢不计的,所以后来萧博不让萧遥出来干活了。

萧遥看到大人们的神色,就问道:“我做得快一点,可以多拿工分吗?”她打量过其他大人,的确也不算很快,因为大部分人是出工不出力的。

大人们面面相觑:“这个还得看大队长,不过我们会帮你说话的。”

虽然被个小孩子比下去不痛快,但萧博这对兄妹家里没个大人,小小年纪就由萧博自己撑起这个家,如今难得萧遥能干活,大家自然愿意帮衬一二的,毕竟大家都喜欢听话勤快的孩子。

一男一女两个知青喜欢萧遥,因为小姑娘长得好看,而且嘴巴严,听了他们说的不会到处说,因此就走到萧遥身旁,逗她说话。

萧遥一边干活,一边跟他们说话。

女知青笑着考萧遥读的书,发现萧遥很多记不住,就笑她:“你哥哥那么聪明,你可也要刻苦学习。”

萧遥点头,她以后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到了下午放工,萧遥工作的量和大人差不多,沈爱国却来为难,认为是小孩子,就要按照小孩子的来计算。

四周许多人看不过眼了,尤其是萧家族人,一个个站出来讲道理,加上其他干部也帮忙说话,沈爱国没辙,却也不希望萧遥好过,最后只肯退让一步,给8个工分,不能再多了。

8个工分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虽然愿意萧遥多记工分,但是记10个,碾压他们所有,还是有点太多了,8个工分正好。

晚上回到家,萧博虽然为萧遥拿到的工分比自己多而高兴,但是也烦恼,自己去读中学之后萧遥一个人在家怎么办。

至于每天骑自行车回家,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因为不说有没有票,就算有票,他们也买不起!

萧遥安慰他,说自己一个人在家也行的,让他去住校。

然而萧博想到萧遥一个人在家,足足五天那么久,哪里放得下心?

最后他决定,不住校,每天下了晚自修,跑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