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开办品牌服装厂(第2/3页)

拨款改善医疗条件,扩容中心卫生院的住院部、采购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提

升教育水平、扩大学校教学楼,高薪返聘优秀教师……那可真算得上是花钱如流水呀。”

廖主任叹口气,“别人都以为我们红星公社富的流油。其实呢,普通人家一睁开眼,就是油盐柴米酱醋茶。

我这个公社主任,何尝不是天天为资金发愁?咱们红星公社的收入,比起别人的公社来说确实要好很多。

可问题是,我们花钱的地方也多啊!我总不能学他们那样,动不动就向生产队社员,向学校里的教职员工搞什么摊派吧?”

在这个时期,很多单位职工,他们每个月的工资里面,通常都会扣除个3块、5块,用于支援各方面的建设事业。

搞得大家伙儿原本就紧紧巴巴的钱包,就更加拮据了。

这种事情常常见,但红星公社倒是一直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措施。

罗旋出了个主意:“办厂!”

县里面的钟主任,罗旋已经早就和他沟通过很多回了,现在县里已经有意投资建设纺织厂、缫丝厂、织布厂、印染厂这些企业。

这些都是属于投资比较大,见效相对来说比较慢一些的行业。

在县里面投资这些企业,肯定是要比一个公社能调动的资源多的多了。

钟主任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人家考虑的,是怎么安置越来越多的城镇劳动力;是怎么用这些工厂,去带动上下游的其它相关产业。

只要能把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给安顿下去,这就是大功德。

至于说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开设这么多的厂矿企业,是不是能立马见到回报?

这些倒东西,还不是钟主任首要考虑的问题。

县里的领导和公社领导,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双方看待任何问题的出发点,肯定是有所差异的。

钟主任需要考虑荣威县的全局,相当于“面”,他需要考虑社会效益。

像廖主任这边,只需要红星公社这个“点”,考虑的怎么赚快钱。

红星公社资金没那么宽裕,一涉及到投资什么产业,就需要快速见到回报、快速回笼资金。

最终廖主任和罗旋达成共识:办厂赚钱,然后用赚到的钱再拿去投入到医疗、教育当中。

这就相当于栽凤凰树: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医疗环境,以后就不愁招揽不过来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

既然已经初步达成共识,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谈了:办什么厂?怎么筹集资金去办厂?

首先确定要想回报快,那就开办一家服装加工厂好了,这种厂,总比投资新建机械厂之类的见效来的快。

又还能解决不少青年女工就业问题。

现在剩下一个问题:办服装加工厂的钱,从哪里来?

“正兴大队愿意入股。”

罗旋给廖主任提了个醒,“至于正兴大队的资金组成、和来源,公社里无需过问……只有这样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才愿意痛痛快快的拿出钱,用来支援等我们公社里的建设事业。”

廖主任一听,猛地把手中烟蒂一扔!

随后意味深长的看着罗旋,没说话。

罗旋也是直直的看回去,同样保持着沉默……

廖主任他本身就是从正兴大队长的位置上,被提拔到公社主任这个岗位的。

正兴大队有钱!

这个廖主任知道。

但廖主任更清楚:正兴大队集体账目上的钱,也不至于多到能够在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00万元的服装加工厂里,占股49%的份上!

人家正兴大队确实有钱,但这些年他们投资屠宰场、肉联厂,大搞规模化养殖,兴修农业灌溉渠、弄小水库小水电,山顶大规模的修建蓄水池、购买农业机械……

正兴大队基建搞的多,福利发放的也多,方方面面的支出实在是太大。

不说别的,

就说正兴大队这些年,光是用于固定投资方面的钱,到现在都还不一定完全回本了。

即便是见到了一些效益,还得给生产队的社员们分红、还得归还信用社贷款和利息。

都说家大业大,可怎么不说开销也大?

它正兴大队再有钱,这些年修建敬老院、优待五保户,给全大队适龄儿童补贴文具、补贴学生餐费,还时不时的捐款支援别的兄弟生产大队……

搞这些东西,不要钱啊?

因此刚才罗旋提议,由正兴大队来出资,占服装加工厂接近一半的股份……

廖主任隐隐约约就能想到的:在这笔股本当中,正兴大队集体账目上的钱,恐怕还占不了多大的比例。

更多的,恐怕是罗旋去找人,私底下筹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