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真相(第2/3页)

在民事案件中,抚养权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由父母协商,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董慧没有父母,就意味着没有人帮忙带孩子,而李晓博这边不仅有房有车有存款,还有一对退休在家闲着没事儿的父母,法庭依照原则,肯定是会留一个给男方抚养,甚至极有可能,把两个孩子都判给男方。

没办法,董慧家的条件实在太差了。

唐蕴又想起一件事:“那那天晚上的热搜又是怎么回事?是你们谁买的吗?”

董慧一脸匪夷所思:“我连微博怎么买热搜都不知道,况且我哪有那么多钱。”

张雨薇的那条微博带了有关向恒的词条,曝光量激增也不是没可能,应该是上了热搜以后,同行蹭热度抹黑。

“所以,我求求你了唐律师,现在只有你可以帮我。”董慧从包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沓现金,“你别把证据交出去,如果你觉得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商量的。”

现金外面用一层牛皮纸包着,厚厚一沓,看起来至少有五万。

唐蕴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了,波澜不惊地把钱推了回去:“你先别急,让我思考一下。”他同情董慧的遭遇,很希望她能从这段可悲的婚姻中解脱出来,但总不能做违法的事。

“好的,你慢慢考虑。”

董慧嘴上这么应着,但钱并未收回,好像唐蕴今天不答应,她就不会让他离开了。

俩人又聊了很久关于抚养权的问题,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唐蕴在听董慧吐露心声,说到原生家庭的时候,董慧还哭了。

在处理民事纠纷的时候,唐蕴时常觉得自己像是心理医生,一边倾听,还要一边想办法安慰当事人。

他抽了张纸巾说:“其实你也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一下的,你想啊,强奸犯这种标签肯定会伴随你丈……李晓博一辈子的,不管法官怎么判,他是孩子的父亲这个事实没办法改变,小孩子在学校会遭受冷眼,容易被歧视,搞不好还会产生心理阴影,对不对?”

“那你让我怎么办,就因为我没有他有钱,没有爸妈,所以孩子都不归我吗?”董慧哭得很厉害,鼻子都红了,“我以为的结婚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没有人告诉过我,结婚是这个样子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啊?这么多年,我那么努力地照顾孩子,照顾家庭,为什么到最后就一无所有了啊?为什么?你告诉我为什么?”

“不会一无所有的,你相信我好吗?”唐蕴说,“我去试着劝劝李晓博。”

给董慧递完纸巾,兜里的手机忽然响了。

唐蕴摸出来一看,居然是匡延赫打来的,他赶忙接起电话,朝外面走去。

“你人呢?”匡延赫像是刚起没多久,声音都还带一点沙哑。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唐蕴愣是听得心惊胆战。

“我出门办事情了。”

“怎么没开车?”

“我猜你可能要用车,就打的出门了。”

没有林荫遮挡的街道很晒,唐蕴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感受到了一股灼热,往屋檐处靠了靠。

“那一会儿需要去接你吗?”

手机信号将匡延赫的声音滤得轻柔,唐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句话中间还缺少一个主语,怕领会错意思,所以又问道:“是你过来吗?”

“嗯。”

一个单音节字,像一块砸入河流的石头,在唐蕴的心头掀起阵阵波澜。

虽然昨晚发过誓,绝对不要再为匡延赫的这些小把戏心动,要学会拒绝,可他的身体很诚实。

“那好啊。”他听见自己的嘴巴在说,“只是李晓博的案子有点棘手,我可能要晚点才能忙完。”

“怎么了?”匡延赫关心道。

唐蕴把刚才了解到的情况简单说明了一下。

匡延赫就好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句话直戳他的困惑。

“所以你在纠结,要不要帮董慧,该怎么帮。”

“是啊。”唐蕴为难道,“我不可能真的把证据卖给她。”

电话那端安静了下来,唐蕴听见熟悉的脚步声和倒水声,脑海自动浮现匡延赫站在客厅里喝水的样子,仿佛他们已经同居很多年。

过了一会儿,匡延赫出主意道:“你大可以告诉李晓博,董慧曾经找过私家侦探跟踪他和张雨薇,所以她手中掌握了不少能让李晓博出来的证据,除非他愿意签下离婚协议,自动放弃小孩儿的抚养权,把财产留给妻子和孩子,否则证据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他想出来,最少也得等个三四年,而且还会留案底,你猜他会怎么选?”

唐蕴两眼一瞪,对匡延赫的应变能力惊叹不已,这方法不仅实施起来没什么难度,而且成功率很高,毕竟人生自由和抚养权相比,孰轻孰重,很容易做决定,更何况李晓博本身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