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冥花蛊(17)(第2/2页)

人群外围忽然吵闹起来,只听有人叫道:“长青,你怎么了?”“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出现了两个提灯人?”众人纷纷往外看去。

真正的提灯人黄长青,在两个人的搀扶下穿过人群,他面如金纸,后脑头发粘连,一大块血污触目惊心。

他一眼看见躺在公蛎怀中的老太爷,推开搀扶的人,满脸自责,诚惶诚恐道:“老太爷,是我不好,我不该,我不该……”接着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手脚并用爬到空地边缘,朝镜庙看去。

绿幽幽的竹林围着一汪水潭,平静得如同一面大镜子。黄长青如同傻了一般,呆呆地看着水潭,忽然发出一声绝望的低吼,“砰砰砰地”磕头,嘴里断断续续哼唱着那种听不懂的古老歌谣,只磕得血肉模糊。

公蛎朝外围看去。胡莺儿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不见。

有人上前试图将黄长青拉起来,却被他疯狂推开。

他如小鸡啄米,直到血流过多瘫软在地。公蛎心中不忍,小声劝道:“你这是何苦?”黄长青强撑着起来,回头扫视了一圈,一字一顿道:“老太爷,是我失职。”

他忽然咧嘴一笑,抢过一个面具戴在脸上,大声道:“求镜神宽恕!”张开双臂,噗通一声跳进了水潭之中。

潭水深不见底,黄长青落下,水面只打了个旋儿,冒出一串长长的气泡,连水花都没有起一个。毕岸欲要下水施救,忽然想起了什么,揪下一把竹叶朝水面撒去。

竹叶如同铁钉一般,直直地沉了一下,连个转儿都没打。

这是一潭弱水!

公蛎手足无措地看着这一切。身后,围观的村民已经全部跪了下去,黑压压一片,静悄悄地举着双手,一张张戴着面具的脸木然地看着水潭,那些没戴面具的妇孺则背向而跪。

黄长青为了挽救自己的过失,把自己作为祭品献给了所谓的“镜神”。

周围死一般寂静。毕岸,公蛎,连一向冷漠的常芳都有些动容,三人闪在一边,沉默不语。

潭水翻滚起来,如同沸了一般。黄长青的面具浮了上来,在潭心打着旋儿。为首的抬轿人站起来,将脸上的面具摘下,丢进潭水之中,蹒跚着离开。后面的人排着队,一个个做出同样的动作。

这么多的人,没有一个发出声音,也无人关心老太爷的死活。不到一刻钟工夫,石崖上的人走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毕岸等人。

(十二)

常芳面无表情地打量着周围,眼光偶尔在竹林处停留一下。

毕岸拿出一个小沙漏抛给公蛎,道:“不用看了,你最好的逃走距离是一丈,用时需要一百三十四粒沙子。从我这个距离拦住你,只需要一百三十一粒。”

常芳看向另一个方向:“我可以选择这条,直接跳下山石便好。”

毕岸淡淡道:“阿隼在守着。”两个人说得轻描淡写,仿佛日常的寒暄一般,但语言之下的剑拔弩张,连公蛎也能感觉出来。

常芳大咧咧在一块石头上坐下,道:“毕公子不仅一表人才,而且才智过人。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毕岸细心地将老太爷的手脚放平,头也不抬道:“能同您面对面交手,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公蛎不知该如何是好,看看毕岸又看看常芳,赔笑道:“常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

常芳笑了笑,道:“哦,我觉得杜家村的社戏好玩,便过来凑凑热闹。”

老太爷呼吸渐渐平稳。毕岸出神地看着老太爷的脸,道:“我找了整整一个月,都找不到陶家姑娘的踪影。你把她藏在哪里了?”

常芳眉头跳动了一下,懒洋洋道:“毕掌柜行动迅速,只是过于小心谨慎了些。我那日赶着经过杜家村,刚好看到陶家姑娘,所以想着唯恐她吓到了常人,就带她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去。今天是杜家村三年一次的社戏,她哭着喊着非要来,这不,我便将她带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