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啊,那件事啊(上)(第2/3页)

纂王爷的庙,很幽静,它的建筑有些像是明朝建筑,虽然它是清朝末年建立的,但它有些民俗的意思。

民俗的意思就是,这个寺庙的讲究,没有那么多。

唐宋元明清,哪儿都能仿。

民间嘛,除了僭越,百无禁忌。

僭越也行,别被抓就好。

譬如说这是一个三进院的神庙。

不僧不道。

在最前面,老同志拍照,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属于文化局管理。

小地方的好处就是,大家都是熟人,熟人好办事,老同志这张脸在这里还是吃得开的。

不就是拍照嘛。

都行。

第一进小院子有神龛,神龛里面是“五方神将”。

这也是很奇特的事情。

一般的神庙进去,寺庙的话,有珈蓝,有护法,也有四大天王。

至于说是道观,有的是山上有神龛,里面供奉着王灵官,也就是“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也有地方进门供奉土地神龛的,各种各样。

唯独这“五方神灵”,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独一份,但的确不多就是了。

那本纪道人修县志,说这五方神将,为保护此处,不被邪魔侵扰,里下来了汗马功劳。

所以成为了“纂王爷”的左膀右臂。

这五方神灵,五种颜色,和五行一个颜色。

并且他们戴着面具,腰间有鼓,穿着高原样式的袍子,这也被写进了县志里面,说这是交流的证据。

两种文化的融合证明。

这五方神将,呈现出金木水火土的特征,也就是五种颜色。

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

见庙拜神,老同志说信这些神,他是不信的,他这个人相信命运,不相信神灵。

越是成长,他越是感觉到命运无常,那种世界如洪流,人如草芥的无力感觉。

家是他的港湾。

不过虽然不相信这些泥塑木雕,按照习俗,他还是拿起来了一炷香,点燃,插进了眼前的香炉之中。

认真的拜了拜。

香火缭绕之间,他拍了两张照片,在他的身后却多出来了一个人。

要不是他说话,老同志还没发现身后有人。

重要的是,连老同志都没有发现,有人在他背后说话,他没有被“吓一跳”的感觉。

他很自然的回头。

老同志往后看了一眼,这个人他不认识,但是看几眼,却很生好感。

一种说不上的吸引力。

“我没见过你啊,小伙子,来这里旅游的?”

那人“嗯”了一声,老同志看着他手上没有点燃的香:“你也来上香?”

那人:“我上不了一点香,你来这里是做什么?”

老同志拍了拍照相机说道:“有人请我来拍照,是一个大学问人。”

老同志有些絮絮叨叨,和他一起走进去,老同志心情大悦,话都多了很多。

可以说是卖弄,但是也可以说是一种证明。

证明自己的形式。

谁说人老了,就没有好胜心了?

旁边的人听他这样说,没有打断他,而是认真的听着。

老同志更加开心了。

他没有发现,不止是他,就连周围的男男女女,都不自觉的朝着这边围绕了过来。

围绕着这个年轻人。

百鸟朝凤一样。

老同志将这里的典故讲了出来,这里的第二殿,里面供奉的更加奇妙,是一位不知名的神祇。

他穿着袍子,但是他带着冕旒,十二珠,十二帘。

此人穿着冕服,但是脸上有一张白帘。

有些地方丧事,会用一张纸遮住逝去者的脸。

所以,这些人才将这里说成了民俗小庙。

因为不管怎么说,就算是神灵,也有座次第的区别。

以前是左边为尊,上为尊,高为尊。

这位神灵,穿着的冕服,是以前周天子的服装。

他的地位一定是很高的,将这位地位很高的神灵,放在了第二殿,纂王爷这个“灶王爷、城隍爷和土地”的合体神,在第三殿,不太正常。

还有没有上下尊卑了。

老同志说到这里还有些可惜,说是这里环境特别好,大夏天来这里,连一丝丝暑气都无。

本来是很好的地方。

但是他们请了专家过来,说此地建筑有些莫名其妙。

“说是狂妄自大,哎。”

老同志有些憋屈,但是也不好说什么。

人是他们请来的,人家不给面子也不能怎么样。

哎~

站在他身边的人点头说道:“哦,这样啊,不过也很正常,他们毕竟也不是本地人,不知道本地发生了什么,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这一位,他有没有可能是很早以前的泰山府君么?

他出现在这里,另有原因呢,这三殿,也不一定是按照地位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