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韩易外传(五)之侠之信念(第3/4页)

我相信文学的春天已经距离我们不远了,至少不再只是我们信口雌黄或者是异想天开的一个梦,问题是,如何实现我们的梦?写出自己的本心,是为了给那些能够读懂你的人们看的,哪怕只是他们的回眸一笑或者是黯然神伤,却已经成为了我们欣喜若狂的唯一理由,这就足够了。文学的市场很大,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是需要读者和作者共同的努力。

就像武侠,那面隶属于武侠的血色大旗很沉,绝非一己之力就可以扛在肩膀之上,金古梁温四位先生已经成为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也正是于此,在当今这个世态炎凉的世界上更需要“侠”。侠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图腾,更是透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下才能够读懂的人生,我们需要品读那种畅快写意却又不失英雄本色的人生。或许,那本就是江湖,而我们,也身处江湖。

“世上绝没有一个少女能抵挡江枫的微微一笑,也绝没有一个英雄能抵挡燕南天的轻轻一剑!任何人都相信,燕南天的剑非但能在百万军中取主帅之首级,也能将一根头发分成两根,而江枫的笑,却可令少女的心碎……”你们认为这种刻画人物的修辞手法如何?你能办到否?居然还有人貌似在轻视这样的武侠大师,而却热衷那些所谓“网神”。

“网神”啥水平?顶多就会来一句:这一剑真正不得了,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形容人美差不多就是那一句:这张棱角分明的俊脸真是帅到掉渣……

很多话我都不愿意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年的写作进度比去年少了很多的原因,有些时候,到了伤心处,自然情绪会受到影响,自然而然的也就失去了动力。

乌龟去寻找水源,常常在半路就干死了,因为它喜欢缩着头偷偷乐,且舍不得自己沉重的烂壳子,速度慢是应该的,不愿意探头出来看一看壳外的世界或许转个身就是小溪;贝壳长年身在水中却不愿意和别人抢水喝,不是它不喝现成的水好显现它的清高,而是它喜欢追求更长远的光芒,于是就忍着眼泪,用自己的泪滴摩出一颗璀璨夺目的永恒珍珠。

一部小说,没有一种思想的核心,就算像拉屎一样拉上一千万字,也是永远上不了台面的。

这句话犹如温柔的刀子,不经意间划过肌肤,等到感觉到疼痛的一刻,血已然落下。

古龙先生的才情和骨子里的寂寞是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财富。世人爱古龙,并非是因为他的样貌——我们都知道,金古梁温四位先生里面古龙先生的样貌的确算不得好;世人爱古龙,只因为他先于众人参悟透彻了人生、人心、人性。他的文字轻描淡写间流露出一股残忍的美丽,他笔下的李寻欢、沈浪、傅红雪、叶开、郭大路……一个个人物鲜活的犹如就活在当下,他们的身影就在眼前。

古龙先生仙逝已久,可是在我心里他的精神仍在,他的豪气仍在,他的寂寞仍在!我喜欢古龙先生,更崇拜他,因为好似冥冥中我仿佛能体会到他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寂寞。那本多情剑客无情剑早已经被我翻烂了,而今依然就躺在我的枕边,犹如一个永远都不会老去的花季少女。

爱上古龙,犹如和一位绝色佳人谈一场永世不灭的爱恋,心有所属,已经无法再分身、分心去爱上另一个灵魂……江湖未死,因为江湖仍在!我不知道到底是我选择了江湖,还是江湖选择了你我,或许,这就是宿命。

我们都爱武侠,也都感受着武侠这些年来一系列的变化,我认为武侠不仅未死,或许即将就要重新回归到主流和读者们的视线中去。我们仔细想想,现如今影视题材已经从穿越到谍战,从谍战到抗战,又从抗战到了都市情感,可是这其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恰恰正是武侠。

无论是改编哪一位大师的作品,人们都会争论不休,这也正好说明人们是爱武侠的。这就引申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改编多少前辈的作品?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卧龙生,估计他们几位大家的作品都已经被改编烂了。从此后,武侠再无旗手,改编也再无传承与致敬。

这个时代需要武侠,也需要有人站出来扛那面血色大旗。我不敢说我可以做到,可是我却喜欢用踏踏实实的写作来证明,证明我无论是武侠的作者还是武侠的读者,我都心系着武侠、热爱着武侠。

武侠的春天真的不远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用实实在在的文字来证明,来向前辈们致敬,而绝非我时常看到的那些冷言冷语或者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我安慰。

曾几何时,我已经不再去关注那些本不重要的事情,例如票、打赏之类等等,因为真正好的作品是会以另一种方式为人们所关注的。我希望我们的作品可以在许久以后还能被读者们所牢记,而不是热闹着、喧哗着昙花一现。目前我正在利用闲暇的时间将前面的章节统统进行修改,甚至连VIP部分都会一字不落的进行二次创作。我不想对不起古龙先生的在天之灵,不想对不起真正热爱我文字的朋友们,更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或许有机会的话,你们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一部修改到令大家基本上满意的小说,它的名字叫做《焚天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