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霸权之战(第3/4页)

诸子心相,琉璃武宗,王策打不过,跑路是没问题的。何况,还有一个忘情天子,流枭遭遇的一个神秘无上武帝。还是那句话,打不过,逃走是没问题的。

没有三个无上武帝,是不太可能拦截围杀一个无上武帝的。

考虑当年王策为了十七名部下,就心狠手辣的公然刺杀他。流龙城绝对相信,一旦干不掉王策,王策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展开报复。

结论很明显。

派高端武力围杀,基本没希望杀死王策。而杀不死,大律就一定会承受恐怖的复仇。

派武帝出马,那是最后的办法。不到迫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没办法,王策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武力最顶尖的那个行列了,势力也是最顶尖的。

流龙城徐徐吐了口气,摇头否决:“杀死王策,是目标之一。能达成最好,不能达成……只要今次击败战灵军,他迟早是死路一条。”

光是基本一统北洲,就为大律带来了十一名武帝。

此战若胜,王策将无法阻止大律一统之路,大律将会顺利入侵东洲。一旦攻入东洲,天下就有一半进入口袋了。

一路占领,一路征召武帝。你能想象,大律的实力膨胀得多快。总结起来,就是“一步慢步步慢”。王策一旦错过今次,往后除非成为武神,不然,迟早死路一条,藏都没处藏。

“王策是北唐皇储。”武侯忽然插嘴:“北策府和北唐若然合在一起……”无疑,王策是北唐和北策府的纽带。

王策没有合并北唐和北策府的意思,但架不住外人会这么联想。唐帝利用王策声势,误导外人的意思,也就那么几个人知晓。

北唐和平吞下东宁,横扫中部,已是一统半个东洲了。雄心勃勃的大肆扩军,哪怕没有王策和战灵军,如无意外,三年内多半能一统东洲。

说白了,大律和北唐,现在是东风和西风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反过来。

大律不敢等,不敢拖。拖个三年,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就不是大律,而是北唐了。

此战,是最重大的一统之战。不是北唐,就是大律,谁在保留元气的前提下战胜,谁就能势如破竹的成为九洲至尊。

律帝细心斟酌,慢慢地说:“重点是王策,重点,更加是天下。是北唐,是我大律,谁能一统天下,就在此一举。”

“此乃……”律帝缓缓道:“倾国之战!”

……

“今次,是大律倾国之战。”

王策也在阐述,轻轻地一笑:“重点,不是我,而是天下。我不想承认,但必须承认,流龙城是一个极有气魄的皇帝。”

“明眼人都能看出,北策府和北唐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北策府倘若顶不住大律攻势,北唐则覆灭。倘若顶住,北唐则成为唯一能与大律争霸的国家。”

“若击败大律,北唐将会一统天下。”

大本营堂上,包括海棠妹子和滕沫,很多人都听出来了。王策不光是在向部下描述战局,也是在给北唐派来的纪藏等人当政委,做思想工作。

不是为北唐而战,北唐的增援大军,能发挥多少战斗力,真不好说。王策的思想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也要指出,此战对北唐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王策耐人寻味的目光,徐徐扫过燕自愁颜鼎等人:“做不好的,就滚蛋。”

纪藏等来自安原府和北疆府的将领,无不脸色涨红铁青。

“原谅我,就是这么直接。”王策轻蔑的冷笑:“不服气,就滚蛋。”

王策上辈子不是政委,也没耐心搞太细致的思想工作,冷冷道:“大律终止其他军事行动,北唐也终止所有军事行动,专注派遣一百二十万大军增援。”

“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自己有脑袋,自己想。”

没心情和纪藏等人多说,王策转脸,指点很大的沙盘:“大律已出动五百多万大军加入战场,分为三线。此外,半年前,大律从南方挑选,抽调三百万仆从军。”

“这三百万仆从军,分别驻扎在东南和西南的五千里外。其中一百万已是北上参战,其他二百万正在北上。”

“大律本土军,约为四百万。其中二百万已参战,约有八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的本土军坐镇中部和南部。本土,仅剩一百余万。”

颜鼎,燕自愁,钟云寂,管缙云,裴语琳,等来自北唐的高级将领。

滕沫,韩邑等本土将领。郭少潜,卓昊少数几名已对北策府诞生几分凝聚力的前北唐将领。所有人收敛心神,细心聆听。

王策指指沙盘:“也就是说,大律的纸面上的兵力基本一目了然。”一顿:“袁川,你说。”

“根据作战部和锦衣卫的联袂估算,六百万仆从军,已差不多是极限了。”袁川神色并不轻松:“如无意外,大律不太可能再从南方抽调仆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