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草绿霜已白(第2/5页)

  流觞军阵型虽薄,却极强韧,难以截断,河源军正苦战间,不防流觞军中又是一声鸣镝,原本背对背抵抗两侧河源军的兵士们猛然各自向前冲杀,一道长龙阵瞬时左右劈为两道,竟从城门前开了一条血肉的通路出来,而都城中冲出的六千余兵马便从那通路中一气奔出,长龙阵又随之合拢,节节收束,围裹着那六千余骑,共四万余人就此脱出帝都。领头的少年身边,招展着一面黑地金蟠龙纹大旗。河源军中早有眼尖的识得那一面帅旗正是本朝高祖当年起事所用,一直供奉于禁城太庙中的,即刻报于褚奉仪。

  流觞军临阵倒戈已是始料未及,羽林军与流觞军高张此旗,必是有宗室嫡子脱逃,褚奉仪虽得帝都,心内却极为不快,待到叛军进入禁城,得知脱逃的并非太子伯曜,而是旭王仲旭,不由顿足再三,连道:“此子凶险,此子凶险。”

  苏鸣策马走在仲旭身边,不时望他一眼。旭王年纪不过十七,那张脸却全无稚气,目光清厉,可见是个胸有丘壑的人。苏鸣心内不禁起了思忖。

  清海公方氏乃是本朝少有的异姓王公,封地流觞郡,兼掌流觞军,自恃为开国元勋一脉,与帝修素来有些不睦。此次仪王叛乱与清海公有所勾结本不足怪,奇的是那清海公的流觞军,竟是早与旭王议定了一套办法,城下兵变,里应外合,连那阵法,似也是早先操演熟练了的。旭王原先所说为伯曜布下一条生路,原是这个意思。“旭哥,旭哥!”

  仲旭听见这声音,忙勒住了马,只见一人控着黄花胡马,逆着大军行进的方向朝他来了。到得近前,兴高采烈地摘下战盔,露出一张秀逸白皙的脸孔来,显见是个贵族少年,身形高大,年纪约比仲旭更少一两岁。

  仲旭见少年嘴角有一道浅浅的新刀伤,便拿自己袖子擦拭少年的伤口,那血却总也止不住。“鉴明,你是怎么回事,这就破相了?”

  少年但笑不答,只说:“父亲身子不好,又要提防四周乱军流寇,因此将流觞军拨了一半与我,只说都交给你了。”

  仲旭转头向苏鸣说道:“这是清海公大世子方鉴明。方才城下的流觞军便是他统领的。”

  苏鸣抱拳为礼,暗暗心惊。三万余流觞军夹在乱军之中,队型依然丝毫不乱,变化自如,这孩子,竟是个领兵的上好良材。

  夜间宿营时,仲旭与方鉴明同帐而眠。鉴明嘴角的伤口已滚了尘土,结了痂,赭红的一道,似笑非笑的模样。

  “旭哥,那个苏鸣,不会是苏靖非的什么人罢?”鉴明忽然折起身子,凑到他耳边细声说道。

  仲旭不曾睁开眼睛,开口低低说道:“他自己开门见山,说是苏靖非的庶子,却与苏靖非势成水火。”

  “能信么?”

  “苏靖非有许多侧室,不过后来纳了个歌伎,十分宠爱,将他那些侧室遣的遣,卖的卖,孩子流落在外一节,我看是真的。不过这苏鸣,一听说伯曜死了,便立即改口叫我‘陛下’——精明固然好,太过精明,令人不可不防。”

  “旭哥。”

  “嗯?”

  “咱们两年没一起习武念书了。人家只当我在京中做质子,却万想不到你与我最是亲厚,我回流觞的时候,姨娘她们还问你可有欺负我呢。”

  “追兵不远,明天还有硬仗打呢,别罗嗦,睡罢。”

  “你是想着早点到虹州见紫簪姐姐罢,忒心急了。”鉴明嘿嘿地笑。

  仲旭并不答他,只屈起手指凿了他一个爆栗子,自顾侧身睡了,唇边抑制不住浮起一点笑影。

  流觞军与旭王所率羽林军转战百日,于秋季金风初起时节抵达虹州郡之首府虹州城,沿途收纳义军与各地勤王军队,四万余人马已成了七万,原本驻守黄泉关的兵马,并夏季新发的三万,亦共有六万可用。

  虹州城是东西通商枢纽,多见胡人红蕃之流,中原动荡,虹州商旅反而愈发多了,卖马的、卖盔甲的、卖粮的、卖油毡的,乃至毛遂自荐的巫医僧道、民间谋士,各色人等麇集于此。注辇、吐火鲁等国更遣来使节,声言愿意出兵帮助平叛。注辇与褚国本有盟约,仲旭的幼弟季昶在注辇学佛,实则是充当质子,注辇亦有一名公主送到中原养育,预备与皇族男子婚配。那公主不喜中原气候,一年倒有半年居住于虹州,正是仲旭心仪的紫簪。紫簪肌肤光丽,流盼动人,天生一股温柔气性,话语也不多。见了仲旭,只是微笑,半晌开口说得一句:“半年不见,你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