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2/2页)

“定木料,找南平定木料。”孙厂长直接下了一个安排。“不是说南凭料子硬吗?那咱也用南平料子。”

后勤副厂长道,“之前我们已经定过一批了。咱们有自己的木料厂。”

“找南平多定一些。只能暂时这样了。咱们不说发展,总要维持现状。另外,款式方面也要改了。看看南平,一直在改,他们光是沙发就有十几种样式了。而且各种价格都有。”

这可让生产部门这边压力贼大了。这会儿还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所以仿造家具样式还是能做的。可是要脸的也做不出来啊。

这要是真的仿造别人的样式了,这不是承认自己厂里就是比不上人家吗?

之前学人家打广告就已经很丢人了,现在再学样式就下不了手了。

只能先硬着头皮多购买点家具,以后也打着南平的料子,沾着人家上过电影的光。

省城家具厂定木料的事儿,苏曼自然很快收到消息了。

家具厂的人都知道,省城家具厂现在算是和他们是竞争关系,竞争对手来厂里买木料了,能不让厂长知道吗?

苏曼一看那订单,还挺大的,想着这家具厂不会是准备大规模使用南平木料吧。

苏曼都不好意思告诉人家,他们南平家具厂用到木料都不一定全都是南平的,现在规模扩大,档次上去了之后,他们也会安排采购的人全国各地的跑,去寻找更好的木料回来。

不过省城家具厂找他们买木料,她也不会往外推。还要靠着这个赚钱呢。

销售部这边就有些担心,蒋晓亮道,“要是他们打着咱们南平的料子的幌子,那不就是借用了咱们南平的宣传了吗,那也太占便宜了。咱当初拍那电影,没少花钱。”

苏曼笑着道,“没关系,当初就是故意这么宣传的,又能卖家具,还能多卖点木料出去,回头咱们卖木料的钱可以去别的地方买更好的木料。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了。而且,他们就算用了我们的木料,老百姓也不一定会买账。你出去购买木料的时候,你觉得人家当地的人会给最好的木料给你吗?”

“一般不会,都会留给本地的单位。说是兄弟单位一家亲,可兄弟也有个远近亲疏。”

“这就是了,就像我们吃特产一样,总觉得特产生产地的才正宗。老百姓难道就不知道?同样是南平木料没错,可人家肯定会觉得,咱南平家具厂用的木料是最好的,最地道的。而其他家具厂的家具在给客户介绍木料的时候,也顺道把咱们南平宣传了一番。当所有厂子都用南平料子的时候,老百姓心里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咱们南平。我巴不得所有的家具厂都用咱南平木料,这样咱们的优势就更大了。”

蒋晓亮:“……”他觉得自己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厂长这搞销售真的是一环套一环。

有了苏曼这么一分析,蒋晓亮就放心了。让负责销售木材的同志可劲儿销售,谁来买都卖。只要给钱就行。保障都是地道的南平木料。

还别说,买木料的单位还真的挺多。一些小厂子搞不起宣传的,也想蹭一波,专门打电话过来订木料。因为南平的招牌响亮,苏曼这边也承诺是优质木料,所以人家都不用过来,直接打个电话,定下数量,然后邮局汇款。苏曼这边直接发货。然后将接货单邮寄过去。对方直接凭票领货,特别方便。

木料厂这边除了平时供应南平家具厂之外,现在也供应外面的家具厂了。生意一下子好了不少。每天都红红火火的制造木料。

可把当地的老百姓给乐坏了。他们不止可以去木材厂里面当临时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可以帮着木材厂这边植树造林。每天给树苗浇浇水,都能得到一笔工钱。

而且他们还听说了,这木料都要卖到全国各地的,外面的人都喜欢咱南平的木料。想着他们自己山头上那些料子这么受欢迎,都觉得挺骄傲。这日子过的特别有滋味。都说咱南平穷,现在咱可不穷了。

当地的公社领导们偶尔去看看,看到那木料厂搞的那么红火,还有些小后悔。

早知道搞木料这么赚钱,当初他们早就搞起来了。哪里还用家具厂来这边搞啊。

好在还有明白人说了明白话,“咱自己搞也不会搞这么好,他们这是全国供应,咱们能走出南平吗?”

公社领导就熄了心思了。肯定走不出南平啊。就公社那破拖拉机,能去南平县城就不错了。

就和苏曼当初说的一样,整个七月都是属于南平的七月。

家具的火爆销售,还有木料的畅销,让家具厂大赚一笔,新的厂房又扩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