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松喋血(第2/5页)

至于亚法,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就代表着时尚、奢侈和享受,丽达的父亲垂涎于奢侈品生意绝对不是平白无故,奢侈品是真正一本万利的生意。

亚法的缺点也很明显,机构臃肿、政体庞大、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亚法变得越来越老迈,再无当年称霸大陆的雄壮。

岛国德布雷顿以科技最为闻名,虽然贝鲁有后来居上的味道,不过至少眼前,最精密的机械、最优秀的工人,还只能够在这个岛国找到。

不过这个岛国缺乏足够的资源,它的发展只能够依靠众多的海外领地,不像贝鲁帝国,那广袤的土地埋藏着各种矿藏。所以想要开设大型工厂的话,贝鲁是最好的选择。

滞留在红松镇的这一整天时间,赫尔一直在规划着他未来的帝国。

车队在红松镇停留下来之后就不走了,按照车行的说法,之所以在这里滞留,是因为需要更多的人一起翻越格鲁瑟恩峡口。

自从三大行省划归贝鲁之后,贝斯山脉就成了盗匪出没的地方,通往教廷的几个山口成为了匪徒最喜欢出没的所在。

贝鲁当局对于其他地方的盗匪,打击的力度颇大,但是偏偏却对逃入贝斯山脉的匪徒不闻不问。

或许当局原本就希望,能够依靠这些匪徒来封闭通往教廷的道路,用这些匪徒来阻挡希望逃离三大行省的人们的脚步。

时间一长,其他地方被围剿得没有活路的土匪,就全部集中到了这里。

据说贝斯山脉有人大小小各路盗匪团三百余个,这些盗匪团大的有数百人,小的也有几十个成员。

格鲁瑟恩峡口是附近唯一通往教廷的通道,不走这里的话,就只有翻越高耸的山崖。

贝斯山脉并不高,海拔只有两千多米,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那是一个难以穿越的挑战。所以车队如果不走的话,没有人敢孤身一人上路。当然这里面并不包括赫尔。

从领头的几个人那里听说,车队要在红松镇多逗留两天,还要等到另外一支规模颇大的车队会合,然后一起同行。消息传来,众人只能够无所事事地在小镇上转悠。

赫尔大部分时间都在镇外游荡,他总是找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研究“寸步挪移”。

“寸步挪移”是他给新滑翔术起的名字,虽然还没有完成,效果已让他感到满意。

红松镇四周是大片的红松林,红松的密度很大,如果是以前的滑翔术的话,滑不出几米肯定一头撞在树上,但是现在,运用起未曾完成的“寸步挪移”,他可以像是一条滑鱼一般,在里面迅速游走。树木再茂密、地形再复杂,对他也没有丝毫阻碍。

除了自己练习,赫尔有时候也通过抓捕小动物,练习一下实用技巧。最好的练习对手是红松林里的仓鼠,这种小东西奔跑的速度快,而且头脑灵活,逃跑的路线从来不会是直线,总是绕着树木不停打转。

“寸步挪移”里的很多缺陷,都是在追逐抓捕这种小东西的时候发现的,而这些小东西逃跑的技巧,也给予了赫尔许多借监,这些技巧全都被他融入了“寸步挪移”之中。

因为每天都有收获,所以赫尔并不反对在小镇上继续待下去。

小镇并不小,规模比以前的雪露特还要大得多。

这座小镇依山而建,最高处建造着一座了望塔,那是最明显的标志。山脚,也就是小镇的最周边,修建着一道矮墙,墙有一人多高,这种高度的矮墙主要是用来阻挡马匹。

墙头还有木质的围栏,那都是用直径一尺的红松木两头削尖深深钉入土里,木墙高两米,后面搭着支架,小镇的守卫可以站立在支架上朝外面射击。

这绝对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这些工事虽然简陋却有效,所以贝斯山脉里面的三百多个土匪团,拿这个小镇一点办法都没有。

像赫尔这类的旅行者,并不住在小镇上。在小镇的边上,那圈围墙的旁边,车队的马车围拢停放着,马车和马车之间挂着撑开的油绸,就像是一顶顶帐篷,他们就住在这里。

按照红松镇上的人的说法,突然间涌入这么多人,红松镇根本没有地方安排住宿,所以不得不委屈大家露宿或者住马车;晚上女人睡在马车里,男人就在外面的帐篷睡一晚。

露营对于赫尔来说并不新鲜,不过和这么多人一起露营,他还是第一次。

人多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小的社会,这里当然也是如此。

这虽然是一座小镇,却什么都贵,除了清水什么都要钱,一块肉排要六马克,都快赶上梵塞最昂贵的几家餐馆的价格了。

赫尔当然不喜欢让人宰一刀,他和其他人一样都依靠干粮度日。

像往常一样,就着清水啃了几个干面包,晚餐就算是打发过去了,女人和孩子们有的早早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