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十九章 当年意气不肯平(第2/3页)

“那个少女,你说是叫韦小榕?”

“不错。”罗中夏点头。

彼得和尚哼了一声:“正偏僭越,他可真是荒唐。”

罗中夏不解道:“什么?”

彼得道:“罗先生你有所不知。我们韦家自入世以来,是以《文心雕龙》的章名排字。《雕龙》每章两字,正房取前一字,偏房取后一字,长幼次序都乱不得。比如老爷那一代是第三十代,取的是第三十章名‘定势’二字。所以老爷名‘定邦’,与老爷平辈但系出偏房的韦势然,就取一个‘势’;再比如二柱子,是第三十二代偏房,所以取了三十二章名‘熔裁’的次字,叫韦裁庸。韦势然身为偏房,又已废籍,居然还给自己的孙女取了一个正字‘熔’,不是僭越却是什么?”

罗中夏哪里知道此榕非彼熔,又听得脑子混乱,连忙摆了摆手,说这不是重点。

“可叹韦势然机关算尽,却还是被罗先生您无意中得了青莲笔。可见佛祖公平,从不投骰子。”彼得和尚双手合十,口称善哉。

罗中夏这时悄悄挪动了一下脚步,终于问了一个自己一直想知道的问题:

“然后呢?你们打算怎么办?”

彼得和尚正色道:“青莲既然真的现世,兹事体大,我们韦家绝不能放手不管。罗先生,您得跟我们走一趟韦氏祖村了。”

罗中夏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呼出一口气:“唔,是这样。能不能把青莲笔从我体内拿走啊?我实在不想被卷进这些事情里来。我才大二,我还有许多门课没过呢。”

韦家二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自古得了笔灵的人都是天大的福缘,何况是太白青莲笔。谁肯去做这种弃玉捐金的傻事?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却视之如洪水猛兽,避犹不及,无怪他们要瞠目结舌了。

“我想……”彼得和尚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罗先生你是不知道青莲现世的意义有多么重大,才会有此妄念吧。”

“我不会说那么多文绉绉的词,反正这支笔很能打,我知道。不过对我没什么用就是了,徒增危险。到底有没有取笔的方法啊?”

“活体取笔,闻所未闻。”两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罗中夏一阵失望,看来至少这一点上韦势然没骗他,天下就没有既取出笔来又不伤性命的便宜事。

彼得和尚又道:“但我必须指出,罗先生你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青莲遗笔再有威力,终究也只是一支笔罢了。韦氏与诸葛氏两家纷争千年,泰半是为这管笔而起,原因却非为这笔本身,实在是这笔背后隐藏着无穷的深意。”

“哦?”罗中夏稍微有了点兴趣。

“你要知道,笔冢虽然号称收尽天下笔灵,可万千笔灵皆都不及管城七侯……”彼得和尚刚说到一半,忽然被二柱子打断。

“有人来了!”二柱子低声喝道,他虽然憨直,却十分敏锐。彼得和尚立刻收了声。罗中夏又惊又疑,心想难道又有新的敌人杀来?今天晚上倒真是热闹非凡。

一时间三个人都不作声,果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缓慢而坚定,听足音节奏明显就是朝着这边来的。彼得“唰”地睁开眼睛,做了一个手势。二柱子看到发令,身子一躬,像一只狍子般钻入草丛,悄无声息。彼得和尚见二柱子消失,随即朗声笑道:

“呵呵,罗先生,刚才咱们说到哪里了?”

“管,管啥七侯。”罗中夏先前听秦宜提过这个词,不过没记住。

“哦,对对。这乃是引自韩退之的典故,《毛颖传》中有云: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所以毛笔古时又称‘管城侯’……”

彼得和尚开始滔滔不绝,只是话题变得有如闲扯一般,忽而说到蒙恬造笔,忽而扯到文房四宝,甚至还说起莎士比亚的鹅毛笔、阿基米德的木枝笔。罗中夏知道他是为了不致让敌人起疑,所以也不打断他,任这和尚满嘴跑火车。

脚步声渐近,忽然响动消失。来人似乎很迟疑,不敢轻举妄动。又过了半分钟,脚步重新响起,但只踏出不到五步,骤然多出另外一串急促脚步声。随即足声纷乱,拳脚声霍霍,隐约还夹杂着喘息。看来二柱子已经跟潜入者打了起来。

本来口若悬河的彼得和尚登时住了口,飞身朝那边冲去。罗中夏自恃青莲之威,也跟了过去。他们转过古碑旁的青砖屋角,看到两个人影兀自缠斗不休。二柱子的对手身材比较高大,不过拳脚功夫明显不及他。二柱子施展开招数以后,占尽上风——但这个对手怪招频出,一会儿浑如街头流氓,一会儿空手道中带了些柔术脚法,甚至还有几式美国摔跤的架势,虽不如二柱子招式严谨,打法却不拘一格。二柱子碰到这种机灵百出的对手,一时难以卒制。两人堪堪战了个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