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5.不见兔子不撒鹰(第2/3页)



  亚菲惊讶地问:“怎么会出这样的规定?以前不是很好操作吗?你的意思是,以后给费用都不能发PR稿吗?”

  “你说得对极了。以前可以操作,甚至我整个版面都可以卖给你,但是以后绝对不行了。我们报社换了个总编,新官上任三把火,上来就把漏洞堵上了,我琢磨着,人家完全是以报社的利益为重,如果都让我们发PR稿,谁还上报社花大钱做硬广告呀!”记者唉声叹气,“不过,我们总编开全体大会时说了:公关是他‘特别痛恨’的一个行业。他说得比较极端,说你们太万恶了!还说公关公司的存在简直是消磨记者的意志,降低记者的品格!总编提醒我们记者,出门不要让人看不起,写不出稿子来,还找公关公司要,不觉得太丢脸吗?”

  “你们总编言重了吧?怎么都怪公关公司头上了?外国的公关公司不一样的,本来不发红包的,可是进了国内之后,早就入乡随俗了。这也是国情啊。”亚菲无力地辩解。

  记者说:“一个红包也就两百块吧?总编说了,也不是不能给公关公司写稿,如果自己要是牛逼的话,可以跟公关公司开价一万块一篇啊,而不是两百块一篇。”

  亚菲不由得冷笑:看来那总编也不是不要钱,只不过要得更多更无耻嘛。现在的修炼,只是为了以后向公关公司要更高的价码更多的钱。又是一个既想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家伙。

  “下回你提醒一下那个新来的总编:如果新闻媒体跟公关公司的关系搞得不太和谐,那么新闻来源怎么解决?你要老是这样,人家下次就不带你玩了。现在哪个企业没有公关公司?新闻来源都在这里把控着呢。”亚菲假意提醒,实质是恐吓。不曾想,这招也无效。

  对方懒洋洋地回答:“这个问题早有记者向总编提过了,总编的回答是这样的:你不带我玩是吗?没关系,我也不跟你玩,作为一个权威媒体来讲,绝不会因为少了一家企业就怎么着了,王石不带我玩,难道潘石屹也不带我玩吗?潘石屹不带我玩,难道任志强也不带我玩吗?你拿脚指头想想,都不带我玩不太可能。总编说我们把报纸做好,他会来找我们。他说,我们千万不要受制于这些担忧。”

  亚菲气急了,几乎语无伦次:“好,好,好,让他牛去吧!我倒要看看,谁花一万块请他写个一千字的文章!”

  “哎——这回你说对了,我们总编就这么牛,人家写博客都有企业冠名,一年给他十万块,不是小数目吧?”那记者还不打算停,继续背诵总编的语录,“总编还说了:公关稿我可以不当回事,但也可以随时当成一回事。如果突然哪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谁干了帮公关发稿的事,我会毫不客气地直接开除他。你看看,亚菲,不是我不帮你,的确是形势有变,你再找找别的媒体吧!”

  “水至清则无鱼。看着吧,不出意料的话,你们报社很快会有人集体辞职的。没有灰色收入,记者那点工资够干嘛使的?消费指数越来越高,工资却几年不涨……”亚菲把一切看得很透彻,她的预测虽然难逃看笑话的嫌疑,但说的却是实情。

  “谁说不是啊。给我留意留意,有好工作替我介绍介绍。”记者继续跟亚菲拉着家常。

  “要不,你也转入公关行业呗?现在公关人员的平均工资都七千块了,最次也是中等收入吧。而且,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等你做上客户总监,月入一万以上也不是什么难题。”亚菲游说道。

  对方似乎真有些动心,“嗯,我考虑考虑。”

  “不跟你聊了,我还得继续找记者发稿子,任务在身呢。”

  挂了电话,亚菲继续联系别的记者。可惜一直鲜有成效,求爷爷告奶奶的,打了二十来个电话,连一篇文章都没推销出去。

  难怪有人说公关公司就是名副其实的“夹心饼”、“三明治”,这边求客户,那边求记者,似乎总是在低声下气地求人。

  亚菲估摸着自己真的是人走茶凉,以前在三星做市场,老茂想去韩国看美女时,对自己那个巴结。而现在,发个两千字的文章就这么难。

  那边,高洋也一样,垂头丧气。

  亚菲私下跟高洋抱怨:“谁叫杰克接这么一过气的公司呢?产品过气,做宣传真是难啊。”

  “谁叫你不好好地在甲方待着的,现在知道压力了吧?”高洋没好气地骂亚菲。

  亚菲有些后悔,一时意气用事而导致自己被迫离开上一个公司,虽然那边的副总经常一生气就骂人,但自己真不该为这个而做出那些鲁莽的举动,在那里毕竟是甲方,而现在,纯粹做乙方,处境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