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4/4页)

绍隆十二年秋,为拓宽、修缮武关道,一次就征派十万辎兵。

武关道的修缮标准,也是提高到承受五十石重载马车通过的水准。

这也注定原有的那些过于狭窄、险僻的路段,要么就要大规模凿石开山,要么就要开辟新的碎石路,还要架设数十座大小铁桥,工程量自是巨大。

当然,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关中地区在历经前朝末年长达上百年的战争破坏,人口稀寥、环境恶化,迄至到今日,农耕生产都远远没能恢复。

而今时河中、河洛等地也受到战争大规模的破坏,即便经过一定时间的休生养息,农耕生产也只能满足地方治理所需。

以往大越为保障陕西五路对党项人的作战需求,主要从汾水下游的河中府等地调运粮草,现在就只能从荆襄等地调运,同时每年所需调运的粮食规模不是三五万石,也不是三五十万石,而是三五百万石打底。

仅凭原先那条横穿东秦岭的狭仄险僻的武关道,是远远不能满足如此巨量的运输需求的。

因此前期即便成立秦凤、灵武、朔方行营,司空府也是要求各行营以恢复各地的坞寨防御为主,不主张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也不具备大规模军事进攻的条件。

而一条高规模、碎石硬化的武关道,不仅能令每年从荆襄往关中运输三五百万石的粮食变成现实,同时运输成本也将发生难以想象的下降。

以往武关道狭窄险僻,运输主要依赖人背马驮,从襄阳到京兆府,两千匹驮马辗转月余或许能运输四五千石粮食。

而待新的武关道修成,两千匹马组成的重载马车队,月余就能运输十万石粮食,运输效率提升之高,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而待后续通往秦凤路境内的秦凤大道以及通往灵武行营辖域的延州大道修通,不仅将令中枢对边州的控制能力提升到以往远远所不及的水平,同时也能将对河西、河湟、灵武等地的军事拓张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不过,新的交通体系,本质不在于重载马车的发明跟不断改进,而是新式水轮机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筑路所需要的天量碎石变得廉价而易得。

就当前阶段,其意义甚至不比沈炼倒焰法稍低。

也因为有此为基础,徐怀才会坚决在新收复地推行行省制,加强地方权柄,而不是切割地方,对地方搞什么削弱制衡。

除了新收复地推行行省制、休养民生,拓修武关道,诸路兵马进入秦凤、灵武、朔方行营恢复坞堡防御体系之外,绍隆十二年冬,徐怀还通过门下中书省颁布《市舶谕令》,在原有泉州、杭州两大市舶司的基础上,新增明州、建邺、润州、秀州、廉州等市舶司,加快对外海路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