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2/3页)

说句难听的,嗢末、六谷吐蕃、肃州龙家等大大小小的势力,自吐蕃帝国崩溃后,活得越来越倒退,看不出是个正规的势力,完完全全的草台班子。

回鹘反倒经营得有声有色,建都城,设官立制,还翻译了不少书籍。

李仁辅甚至听说,回鹘人还用他们的文字写诗歌,听起来有点惹人发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六谷吐蕃、突骑都的战斗在傍晚时分结束了。吐蕃人丢了三百余具尸体,在回鹘人的接应下缓缓退去。

这几天他们北进还是捞到了一些便宜。几个原本附庸嗢末人的小部落被抄了,损失了不少人丁和财货,其中的大头应该是被回鹘人吃了,因为有游骑看到回鹘人押运着大量老弱妇孺、牛羊及百余车财货返回南边。

又能打,还如此精明,滑不留手。甘州回鹘,得好好想个办法对付了。

吐蕃、回鹘联军退回去后,乌姆主第一时间了解到了战况。

还好,一切尽在掌握中!

唐人的骑兵应该不多,每次都是逼不得已之时才出战。

一旦击退吐蕃、回鹘联军,立刻就躲回去舔舐伤口。

乌姆主估摸着,唐军骑兵的数量,应该与南边浩门谷一带相当,都在三四千骑的样子。不过比南边的那些部落骑兵精锐不少,看得出来是常年训练的。

乌姆主还有杀手锏没使出来。

五千精骑,都是各部拣选的勇士,不少人甚至常年不事生产,专门琢磨马上战斗。

迄今为止,这支部队只投入过一次战斗,对上的便是初来乍到的唐军骑卒。

双方的初次碰面,都带了点骄傲情绪,互相看不起对方。结果打起来后,才发现对方不好对付,各自死伤了不少人,最后默契地脱离了接触。一方专心欺负嗢末,一方盯着六谷吐蕃打,心照不宣。

“此战若能大败唐军,一定要收编了唐人的骑兵。”乌姆主看着画着白鹘的战旗,轻声说道:“如此善战,若能得之,破肃州、沙州,把握又大了几分。”

“可汗,今年是鸡年(回鹘人的属相纪年),鸡食谷粒,会扒乱枯草,容易发生意外。而且,前两个羊羔月已过,大月(三月)牧草生长晚于往年,预示不详。贫道建议尽快退兵,唐人的举动有些奇怪,看着想把咱们粘在这里。”深受可汗欣赏的僧人摩尼说道。

此人今年三十岁出头,据说佛法已修炼到很高深的境界。

乌姆主可汗敬重其人,亦觉得摩尼和尚有才学,因此经常将其带在身边,事事询问。

摩尼的佛法有多精深不太清楚,但口才确实是不错的。历史上他前往中原交流,舌辩群僧,一点不落下风,在后唐同光三年(925)的时候,于太原圆寂。

摩尼和尚精通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汉文、藏文,甘州回鹘的不少书籍,就是他翻译的。另外就是当地熟悉回鹘文、藏文的汉人了,他们也翻译了不少书籍。

乌姆主可汗对汉人的态度非常不错。

甘州境内就生活了不少天宝遗民,为大汗种地放牧,提供粮草,宫城的设计也有他们的参与。

汉人地位最高的应该是都督周易言。此人跟随乌姆主弑杀前任可汗,非常受信任,兵权很重——给一个汉将兵权,甚至还能指挥回鹘骑兵,就这一点而言,甘州回鹘的心胸就比嗢末、龙家什么的宽广,这或许是他们的汗国曾经延续132年,屡次阻止西夏、辽国南下的重要原因。

“错过这个机会,下次再染指凉州,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乌姆主还是有些不甘心,道:“嗢末已经不成气候了,如果此时退走,唐人便可从容收拾嗢末诸部,然后攻六谷吐蕃。接下来会怎么做?会放任甘州不管吗?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摩尼和尚默然。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也确实很难抉择。

可汗终究是有大志向的,肃州、凉州诸部若能被吞并,然后花个几年时间整合一下,便可以西攻归义军,再把沙、瓜二州吃下。

甘、肃、瓜、沙、凉五州之地,有不少回鹘部落,都建立了族帐,相互之间有联系。一旦据有其地,便可建立一个地域广阔的回鹘汗国,与声势正盛的高昌回鹘分庭抗礼。

接下来的,自然是与高昌回鹘一决胜负了,谁赢,便可以统合西到金山,东到大河的各部族,恢复往日的荣光不在话下。

贪、嗔、痴乃三毒,大汗看不穿啊!

凉州城内,邵树德正面无表情地面对着一帮前来哭诉的凉州蕃部头人。

大部分是嗢末的宰相、都督,小部分是粟特、龙家、党项、吐谷浑、鞑靼等小部落头人。

尤其是后者。及时退到凉州附近的还能被保全,拖拖拉拉的就惨了,被彪悍轻捷的回鹘骑兵打得落花流水,丁口、牛羊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