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太子殿下万福(第2/3页)

客院有两进,许京华每日上课就在前面偏厅里,刘琰不叫旁人跟着,只叫青梅带路,悄悄到了偏厅门口,正听见里面许京华说话。

“这诗写得不通。”

这才半个月,她都会点评诗了?刘琰震惊地看一眼青梅。

青梅低头偷笑。

里面传来宋怀信明显压着火气的声音:“又不通?好,那你说说,哪里不通。”

“凉如水就不通,水有冷有热,凭什么就说凉如水啊?”

“我刚才说这首诗诗名是什么?”

“《秋夕》啊。”

“秋天的晚上,水凉不凉?”

“看哪儿的水。我听说有一种汤泉,连冬天都是热的。”

宋怀信好一会儿没出声,刘琰抿唇忍笑,等宋老先生出招。

结果宋老先生还没开口,许京华就认为自己赢了,“其实这诗要改也容易……”

里面啪一声,似乎是宋老先生拍了桌子,“你连杜十三的诗都敢改,我看你是……”

“哎哎哎,干嘛?好好说话,不能动戒尺啊……”

刘琰听着声音不对,忙重重落脚走了两步,到门前敲门:“先生忙着呢吗?”

青梅也紧跟上来掀起竹帘,只见室内师生两个,一站一坐,站着的老先生手拿戒尺搭在桌上,坐着的少女上身后仰,紧紧贴着椅背,一副害怕状。

一老一小同时转头,看到门外来客,老的有些惊讶,小的则纯然是惊喜。

“这是哪来的稀客啊?”许京华跳起来,就要出去迎接。

宋怀信戒尺一横,拦住了她:“怎么说话呢?还有仪态!”

“哦……”许京华随便拉拉衣裳袖子,双手交叠在身前,屈膝向已经自己走进来的刘琰行了个礼,“太子殿下万福。”

太子殿下吓得差点没把自己绊倒,还万福。

“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许京华笑出声:“我就知道他会这样。”

宋怀信:“……以后殿下习惯了就好了。”

他说着放下戒尺,也向刘琰行礼,刘琰忙一把扶住,苦笑道:“我习惯不了,京华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吧。”

“礼不可废,平日礼仪粗疏,人多时必然出错。”宋先生不肯通融。

刘琰偷偷向许京华摇头,示意她不要听迂腐老先生的话。

许京华正打量他,太子殿下穿一身红色衮龙袍,腰间扎着玉带,意气风发、英姿勃勃,不过半月没见,却像长大了好几岁一样。

太子殿下也觉着许京华好像哪里变了。她笑吟吟站在那里,还是穿孝,白绢衫儿、细麻布裙,通身一点儿纹饰没有,头发结了双鬟,两边各垂下一缕发丝,额前覆着短发,看起来像个少女。

呃……她本来就是少女,但是之前太不像了,所以冷不丁这样,刘琰还有点不习惯。

“殿下突然到访,可是有事?”宋怀信开口打破这诡异的安静。

“哦,先生授为太子太傅,我理当上门拜访,只是这些日子忙碌,一直不曾得空,拖延到今日才来,还请先生勿怪。”

宋怀信道:“殿下太多礼了,有甚吩咐,打发个人召臣前去东宫便是。”

“那可使不得,天气炎热,怎能让先生奔波劳苦?还是我来看先生为好。”刘琰说着又看向许京华,“京华最近学业如何?我刚刚听见你要给杜牧改诗,你想怎么个改法?”

许京华瞟一眼吹胡子的宋怀信,嘿嘿笑了两声,“很容易啊,改成‘天阶夜色如凉水’就好。”

“噗……”刘琰实在忍不住,“亏你想得出来。”

“怎么了?你不觉得改得恰到好处么?”

宋怀信气得拿起戒尺一敲桌子:“许如曜,给我把这首诗抄二十遍!抄不完不许吃饭!”

许京华:“……又来这招。”

宋怀信:“再嘀咕就加二十遍!”

许京华抬手捂住嘴,表示不说了。

刘琰忍俊不禁,宋怀信却已转回头,冲他说:“请殿下去正厅奉茶。”

“先生先请。”他来确实也有些问题要问宋怀信,便让宋怀信先走,自己跟许京华打了个眼色,才一同出去。

许京华看着他们走了,自己坐回去,怏怏抄诗句。

她几乎天天都罚抄写,已经习惯了,二十遍不算难为,虽然抄到后来,难免还是有点不认识自己写了什么。

正写到第十八遍时,身旁窗子传来笃笃两声,她闻声抬头,一颗鲜嫩饱满的水蜜桃从窗缝送了进来。

许京华惊喜地放下笔,起身擦了擦手,接过桃子,窗缝里露出半张笑脸,“抄完了吗?”

“快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先生呢?”

“先生累了,我劝他吃点桃子甜瓜,先歇一歇,待会儿再去找他请教。”

这偏厅没有回廊,刘琰站在窗下,半边脸还晒着太阳,许京华就叫他进来,“你在那儿不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