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傻狍子(第2/3页)

孟金和丁晓霞也看出来了,倒都配合着吃得快了点,孟金小声说:“你这样多好啊,我羡慕死了都。”

沈瑶不觉得这感觉有哪里好,连那戴着闷热不透气的口罩都觉亲切起来。

回去的路上,她拐了一趟去了门卫室,把昨天张大伯借的饭票给还上,和他道过谢才回了车间。

八个小时的劳作并不轻松,虽不是手不停歇的干活,但大多时候站着也不是件轻巧事,不管是在定南候府还是在沈家村,沈瑶都没这么累过,四点钟下班的时候回宿舍就累躺下了。

人缓过来,她惦记起贺时来了,他昨天说今天会来看她,这一天沈瑶把他留的那些钱票都随身带着。

这会儿四点多了,他的正事早该办完了吧,村里挺急这事的,贺时是不是已经回村里去了。

她猜得不错,贺时这会儿确实回沈家村了,村大队部办公室里二十六个小队的队长包括会计都到场开会,正核算引进树苗的成本。

贺时目光频频看向腕上的手表,这事儿村里一时半会儿的还真定不下来,今天讨论完了,各小队都还得回去自己小队社员再开一两次会讨论。

只不过大方向是今天定,他却是不能提前退场,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敲击着桌面,按捺着性子坐等结果。

各队会计账目一出来,刨去了紧接着要开销的预算,跟自己小队搭档的队长就先低声商量起来了。

这时候的老百姓其实没多少钱,家里有壮劳力的年底分红扣去粮食款还能分点钱,没壮劳力的人家一年忙到头只能领个五毛一块,甚至倒欠队上的都有。

视收成定,每个小队工分价值有出入,在沈家村,收成好的队十工分能值个五六毛钱,收成差的十工分三四毛占大多数,也就是说,要是买这油茶树苗的话,沈家村起码有十七八个小队的社员年底拿不到一毛钱分红。

油茶树种是都想种,就怕村民手里没一点活钱,往后这一年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

贺时就坐在沈国忠边上,他从八小队会计手上拿了账本翻看了看,问沈国忠道:“沈叔,同样一个村,为什么各小队分红有出入?村民主要有哪些收入来源?”

沈国忠低声给他说,每个小队的地肥不肥,队长是不是精通农事,这都会影响粮食的收成,再一个就是劳动力组成部分也占一定的因素。

要说村民的收入来源,除了地头上种的,那就是家里养的家禽和猪了,猪和鸡蛋这两块占大头,是农民来活钱的门道。

贺时听了这话,说道:“那是不是能多养些猪?”

沈国忠摇头,谁都知道养猪能有进项,可这里边很多困难克服不了。

一是猪圈有限,大家也没有经济能力加盖猪圈,二是劳动力不足,家家的成年劳动力每天都出工的,养猪只能靠小孩或是下了工的一点时间去打猪草,养多了顾不过来。

再一个就是没有饲料喂养,每家只有少量的自留地,只能作食用菜地,稍微有点多余的都种了红薯,这红薯是人的口粮,人都吃不饱哪里还能顾得上猪。

村里人养猪都靠上山打猪草,但那也要有米泔水和糠这些硬货掺着喂才行,不然这猪不长。

而食品站收生猪有硬性规定的,按不同重量分了三级,收购价都不一样,猪要是养不壮就一点不划算,要养壮的话饲料又不够,所以一家只养得了一两头。

贺时听完沈国忠的话,手指在桌面上轻扣,在他看来,生产队所有劳力都出工其实根本没有发挥这些劳力应有的效率,平均主义嘛,干多干少都差不多,干一刻钟歇三歇,与其这样不如多安排些活,把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

他道:“我提个建议吧,各小队各办一个养猪场,生猪以村集体的名义统一卖给国家,猪圈在山上圈一块地让村民们一起出力捡石头磊,盖猪圈也给工分。再专门安排几个人养猪,照样给工分,其它农事上少几个人应该也忙得过来,场地和劳动力都能解决了,至于饲料,我记得山里不是有些野生的红薯吗,这些东西挖出来做猪饲料应该没问题吧?”

野生不野生的,还不都村里人说了算,只要不成规模的种,山里零零散散的它自己长起来了,革委会管天管地还管山里长什么不成?

其实村里人早这么干了,只是从前种得少,都是挖回来自家吃的,贺时这话一出,大队部里这一帮大老爷们你看我我看你,心里都寻摸开了。

这事,听着能成啊。

这有知识的人脑子就是活泛,这样即不违反政策,又能调动起社员的积极性,毕竟帮队里养猪是有工分赚的,村里真要办起养猪场来,上交了足够的任务猪以后,其它的或是低价卖给国家,或是每头猪上交生猪屠宰税杀了给村民分肉,有钱有肉谁能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