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五个上甲(第3/4页)

箫声吹过,又是一个“上甲”,冲大师大袖飘飘,走到编钟之前,不用钟槌,屈指便弹,神力贯注之下,弹中铜钟,渊渊有如金石相击,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冲大师手挥目送,顾盼神飞,架子上的编钟一口气弹遍,音律之妙,符节之准,一丝不乱,分毫不差,因为指上蕴含内劲,钟声余韵悠长,前声未泯,后声又起,层涛叠浪,波乱云回,众人沉浸其中,有如置身无限汪洋。

“好!”宁王冲口而出,“这编钟又怎么说?”掉头看向落羽生,落羽生淡淡说道:“昆仑玉碎凤凰叫。”

宁王想了想,点头道:“不错,钟声清扬悠远,手法却过于霸道,不够举重若轻,倒有破门入户的嫌疑。”

冲大师敲完编钟,不待评判打分,转身拎起羯鼓,徒手敲打起来,他十根指头坚韧有力,胜过任何鼓槌,落在鼓皮之上,直如万马纵蹄,听闻者无不心惊,初时只觉鼓声繁密、咚咚咚一声一响全都落在心头,使人站立不安,渐渐身随之动,魂随之摇,俨然站立在旷野之上,风吹草低,地皮震动,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声势狂暴绝伦,直要将人碾成粉碎。

宁王听得惊讶,牙关随之颤抖:“老、老先生,这鼓、这鼓……”落羽生瞅他一眼,冷冷接道:“渔阳鼙鼓动地来。”

这一句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形容安禄山携四镇大军南下,破灭大唐繁华迷梦,将一个千古盛世化为乌有。

冲大师这一轮鼙鼓,充满杀戮征伐之气,双手一起一落,在在流露出扫南荡北的雄心。

宁王知音之人,听出其中况味,一时满心疑虑:“这和尚什么来历?外表风流俊雅,心底狂野不羁,丝毫没有出家人的慈悲……”

思忖间,琵琶声响,冲大师怀抱琵琶,随意弹奏起来,他不似其他乐师一样落座,而是傲然直立,一身纯白僧袍映衬明黄琵琶,宛如一团亮银簇拥黄金。大和尚嘴角含笑,目光空灵如洗,十指勾弹挥洒,轮指之快,变化之奇,有如十多只手一起弹奏,琴声华丽万方,仿佛金玉满堂,节奏变化奇快,又似百花怒绽,倏尔一个高音,恰似雄鹰高飞,忽而当心一划,又如霹雳天降,急促繁乱,畅快淋漓,台下观众如中疯魔,喝彩声应和琵琶节拍,山呼海应,震耳惊心。

乐之扬也是啧啧称奇,心想若论纯厚精深,自以朱微为首,若论沉郁顿挫,落羽生独步当今,但说到奇技淫巧、蛊惑众生,冲大师若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更离奇的是,大和尚深藏若虚,两人争斗多次,对于音乐一事,他不曾流露一丝口风,乐之扬自觉受了愚弄,佩服之外又大为恼怒。

“好琵琶。”宁王望着冲大师,一腔疑虑化为佩服,“老先生,你可有点评?”

落羽生沉默一下,叹道:“庄周梦胡蝶,胡蝶梦庄周。”宁王一愣:“什么意思?”落羽生冷冷道:“你仔细听听,这是人弹琵琶,还是琵琶弹人?”

宁王又是一愣,听了听,恍然大悟:“不错,这和尚自恃技巧、一味卖弄,未能完全驾驭琵琶,反为技巧所困顿,该停不停,该收不收,好比大江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治水不成,反为水淹,本是弹琵琶,却为琵琶弹,以为人梦蝶,竟是梦中人。”

落羽生注视宁王,半晌说道:“你是朱元璋的儿子?”宁王脸色微变,李景隆更是大怒,厉声道:“大胆,圣上的名讳也是你说的……”话没说完,宁王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言,转身笑道:“老先生,此话怎讲?”落羽生道:“芝兰玉树,生于庭阶。”

这话本是东晋谢玄回答叔父谢安,原句是:“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这儿谢玄有自诩名门俊秀、上佳子弟的意思。谢安固是一代名相,谢玄后来也成了一代名将,淝水大破苻坚、重振汉纲,将军雄武,不负当日豪言。落羽生说出这话,正是夸赞宁王朱权资质俊秀、不辱朱家门庭。

宁王心知肚明,笑道:“过奖过奖,先生高论,本王才是受益良多。”落羽生一挥手,冷冷说道:“老朽之论,何足挂齿?”

这时曲终声歇,冲大师丢下琵琶,不顾而去,仿佛流云飞月,从容潇洒之极。身后竹亭里窸窸窣窣一会儿,陆续给出三个“甲”字。

落羽生轻轻皱眉,宁王也摇头道:“这个上甲,给得勉强了一些。”落羽生道:“世人沉迷于浮华表象,那也是无法可施,但这和尚玩弄人心,不是出家人分所为。”宁王看他一眼,默默点头。

不到半个时辰,出现三个上甲,四周人群议论,都觉不可思议。乐之扬也踌躇起来,他专精吹笛,别的技艺并非精通,临阵磨枪练了多日,提升的境界十分有限。本当乐道衰微,不难浑水摸鱼,谁料鬼使神差,连出高手,别说夺魁称雄,过第一关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