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定胜天(第3/3页)

“游仙诗?”朱元璋又哼一声,“若是蓬莱岛上真有神仙,天下板荡、万民流离之时,他们又在哪里?眼看百姓受苦,自己逍遥自在,这样自私自利的神仙不要也罢。”

自古帝王多信神怪,秦皇汉武晚年求仙不已,一再受骗也不改初衷,唐太宗误服金丹,落得英年早逝。当今藩王公侯,无不蓄养僧道、欲求长生。朱元璋这一番议论新奇锋利,直中神怪之说的要害,众人听了无不惊异。

燕王笑道:“神仙之说,不过虚妄,可惜自古君王都看不开。汉文帝一代明君,见了贾谊不问苍生、却问鬼神。殊不知,为君者,若能勤政爱民,所造的功德远远胜过大罗神仙。”

朱元璋拈须微笑,朱允炆不由妒意大发,瞥了朱棣一眼,紧紧皱起眉头。

晋王眼珠一转,笑道:“四弟说得好,不过天地造化,也难说神仙虚妄,他们不出世救民,只怕并非不想,而是知道父皇神武、无往不胜,不用假手神仙,也能平定天下。”

朱元璋呸了一声,骂道:“他妈的,老三你这混账小子,就会拍你爹的马屁。”

他嘴里骂人,脸上却微微带笑。比起燕王,晋王这一说更投朱元璋的心意,老皇帝嘴上贬斥神仙,内心却脱不了迷信。他说神仙不好,不过自矜功业,更胜彼等,因为他一生际遇之奇、功业之隆,早已自视为天降大圣,蓬莱岛的小神小仙,自然不在他的眼里。

燕王和太孙均是明白此理,两人齐齐看向晋王,心里全都不是味儿。

朱元璋丢开书信,冷笑道:“什么修仙得道,统统都是借口,席应真这个牛鼻子,无非怕朕要了他的脑袋。”说到这儿,他两眼望天,呆了半晌说道,“走了也好,全都走了,朕一个人倒也逍遥自在。”

朱微忙说:“父皇,你误会师父了。”朱元璋摇头说:“朕跟他数十年的交道,还不知道他的为人吗?这世上有三个人,朕能友之,能敌之,却不能臣之。你师父就是其中之一,他面子上对我恭敬,心里却从未向朕臣服过。”

燕王笑道:“若非如此,父皇也不会将他视同知己,更不会让孩儿们拜他为师。”朱元璋扫他一眼,淡淡说道:“不错,朕的臣子要多少有多少,朋友么,少得很、少得很……”叹一口气,似乎有些落寞。

晋王炸了眨眼,谄笑道:“父皇说三个人,除了席应真,另外两人是谁?”

“第二个是王保保!”朱元璋慢悠悠说道,“此人天下奇男子,陕西一战,王保保提一支孤旅,合常遇春、徐达二人之力才将他击破。常遇春死后,徐达独力北征,遇上王保保,几乎军破生死、葬身塞外。朕一生用兵,此人最是劲敌,不能为朕所用,实在叫人惋惜。”

众人默默点头,乐之扬却想:“他若当真为你所用,怕也只是第二个蓝玉。”

朱元璋一时不语,两眼望天,若有所思,朱微难耐好奇,忍不住问:“第三个是谁呢?”

朱元璋看她一眼,淡淡说道:“第三个人么,那便是梁思禽了……”话一出口,冷玄浑身一颤,两道白眉忽地扬起,殿上其他人等,全都流露出古怪神气。

朱元璋接着说道:“此人学究天人,文武全才,朕得天下,多亏有他。可他不识时务,一味异想天开,非孔孟、薄汤周,树立私党,营造邪说。为了扳倒他,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明里暗里手段用尽,可也无法致其死命。如今他人在西域,流毒中原,朝中官吏受其影响、悖逆伦常、藐视朕躬。这些年朕杀人无数,又以八股取士,千方百计清除此人的余毒……”说到这儿,他环视众子孙,神色凝重起来,“王保保虽强,不过癣痍之患,梁思禽的异端邪说,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疾,一日不除,一日不安。他远在西域,朕鞭长莫及,但若进入中土,决不容他活着离开。”说到这儿,他瞪视朱允炆。后者唯唯说道:“孩儿谨遵皇祖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