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书里的大侠(第2/3页)

身后又是数道惨叫声传来,在他眼角惊骇的余光中,那位冷脸的青衣女子提着尚还带着血迹的长剑缓步走来。即使不回头,他也知道,自己从西凉带回来的人马此刻已经尽数毙命在这位女子剑下。

而那位即使被他们如何污言秽语的挑衅也始终寒着脸色的青衣女子在走到这少年的身旁时,却是面露笑意,甚至还温柔的用衣角替他擦去一路奔波而来时,额头上的汗迹。

但他却没有办法生出半分嫉妒,他的心此刻已经被一股浓浓的恐惧所填满,他暗暗心惊这时何处冒出来的两位小煞星。

两人年纪轻轻,女的不过聚灵,却一人独挡十余位聚灵与九星境的士卒,不过十来息的时间,便将之尽数斩灭。

男的就更加过分,观模样也不过十七八岁,却已是太一境的好手,这可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无法抵达的境界,要知道在西凉,那位整天在自己头上呼来喝去的千夫长,也不过太一境。而即便是他,也绝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将之击倒。

想到这里,他也顾不得什么侥幸,赶忙不住的往地上磕头,痛哭流涕地说道:“这位大侠,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吃了熊心豹子胆,惊扰了夫人,还请大侠饶命。”

“夫人?”苏长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看了身旁的青鸾一眼,忍不住脸色绯红。但青鸾却似乎对此毫无所感,依旧用她带着清香的衣角安静又专注的为他擦着额头上的汗迹。

那男子见自己的求饶得不到回应,心头更是越发着急。又赶忙连连磕头,说道:“小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指着小的养活,还望大侠大人有大量,把小的当个屁,给放了吧。”

苏长安对于男子的一番带着哭腔的话有些无奈,他看了青鸾一眼,似乎在征求她的意思,但青鸾却回了他一个眼神——全凭他做主。

不得不说,被一个人如此依赖与仰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同时,苏长安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想着这些,他的心里也就有了决断。

“咳咳!”他轻咳一声,走到男子的面前,冷着声音问道:“放了你倒也不是不可,只是有些问题,我得问一问你,若是你从实说来,我便放了你。”

“但,倘若你有半句假话,那这道观里恐怕就得再添上一具尸体!”

苏长安这番话说得是色厉内荏,直叫那男子噤若寒蝉。

他还哪敢有半句违抗,赶忙点头说道:“是是是,大侠请问,只要小的知道,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是何人,从何处来,到此地又所谓何事?”苏长安问道。

“小的是幽州人士,从西凉逃难而来,来这儿并未有其他事情,只是恰巧经过。”男子赶忙答道。

但苏长安却在这时发出一声冷哼,寒着声音说道:“路过?你要去到何处,好好的官道不走,却偏偏躲到这荒郊野岭?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若不从实招来,我便现在送你下去见你的弟兄们!”

男子的身子一震,显然是被苏长安身上突然发出的寒意所震慑,当下也就不敢再隐瞒什么。

“小的这就说,这就说。”

“其实小的们本事西凉神将北通玄手下的士卒,只是进来西凉战事吃紧,远云关又落入蛮子之手,北通玄死守永宁关不退,而武王浮三千又龟缩在西岭关里不曾施以援手。蛮族势大,我与手下的几个弟兄商议便想着要保全性命,故此……故此……才从西凉逃了回来。又害怕被人认出,所以一直走着这偏僻小路未敢行走于官道之上。”

苏长安闻言这时方才点了点头,他方才就看这些人出手狠辣,且行动极为迅速,相互间也互成攻守之势,定不是寻常武夫,而如今看来,他们原来是从西凉来的逃兵。

要知道战前叛逃,在大魏可是重罪,祸及家人,也就难怪他们如此小心。不敢行走于官道之上。

但苏长安却放下了心来,他本还担心司马诩的爪牙已经找到这里,如今倒是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从这男子的只言片语中,却有些另外的事情令他感到诧异。他在这山坳的破败道观中只是呆了二十来日却不想西凉的战局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西凉此地,自前朝以来便是人族与蛮子们常年交战之地。

为了抵御蛮子们的铁骑,前朝太祖便在此地修筑了三道天堑,这三道天堑,便是西凉的三道关隘。

这第一关,乃是最西边在凉州边境的远云关,远云关外为蛮族,远云关内为人族。两族便这样被这一条关隘隔开,关内关外,相隔数里,却俨然两个世界。

这第二关,是永宁关,位于凉州腹地,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丢了永宁,便是丢了凉州。

至于第三关,便是西岭关。此关乃是从西域进攻中原的咽喉之处,此关若是破了,中原门户便大开,西边蛮子们的铁骑更是在无所顾忌,可一路东去,直抵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