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礼制(第2/4页)

虞绰不知道内情,但是鲁妙子却是知道的,裴矩就是石之轩,此人担任国家重臣,不知是祸是福,他默然了一会儿,看了看李播,又说着:“也许就这样吧,一切还看圣意,无论怎么样,最近徐世绩,还在对朱粲用兵,不可延误。”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旨意,这是口喻,这时,作为内阁大臣,倒没有必要下跪喊万岁,当下,六人就出去,这时,雪花已落了寸许厚。

“各位先生,还请入内,王上已经等就了。”走到殿前,侍卫低头行礼,说着。

“恩,知道了。”近侍行礼,诸内阁大臣只是略点头表示知道了,这已经是非常客气,摆了摆手便进了殿。

殿中烧了火炭,一进门就暖烘烘,几个侍女,急步上前替他们解下大衣,便退出殿外。

“臣等拜见王上。”

杨宣凝淡淡说着:“非大礼时,不必如此,诸位先生,起来吧,今日,我们君臣一起喝酒说些话来。”

稍加言辞后,各人就洗手,安座,宴会开始,自有侍女奉上菜肴和歌舞,一时间,外面虽然寒冷下雪,但是里面温暖如春。

又设一大炭炉,不但温暖殿中,又上设酒壶,等温过之后,微微泛着热气的酒,就端了上来,侍女倒入酒杯,酒香在殿中弥漫。

而每席上,有一火锅,用无烟炭,上盛多种原料,随加随吃。

杨宣凝举杯,酒不能太温,这时正好,却见得酒中不少绿色的小渣滓,如同一个个小蚂蚁一样在漂浮,这时,酿酒技术不发达,酿出的酒,不但有渣滓,而且度数相当低,没有过滤的酒是“醅”,过滤的就是清酒,就是清酒中也有许多蚂蚁。

想到这里,杨宣凝就举杯庆着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诗一出,诸臣都是眼睛一亮,哈哈笑着,都举杯一饮而尽。

杨宣凝对此非常满意,现在殿中用酒,大概盛三两,这时,尚无蒸馏造酒,因此上至宫廷,中到官员,下至黎民,喝的是米酒,酒精含量在3%到10%之间,比如现在所喝,就大概只有5%而已。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饮三百杯,如果是这种酒浆,当属可能。

杨宣凝非常满意这种酒精度,认为这种酒,哪怕不会酒的,也可以喝上一些,而且,酒量稍好,就可以喝上许多,气氛就出来了。

一场宴会,数小时,如果喝的是后世的高度酒,按照礼制,有许多是必须喝的,喝死大半官员也说不定,现在,就问题不大了。

喝过一杯,诸人就着自己的菜肴,自斟自饮起来。

杨宣凝在前世,由于病,因此酒量很浅,但是这时喝来,入口酸甜、味道极好,酒精不高,几如啤酒,几盏酒浆下肚,醺然之意涌起。

当下就和诸先生笑谈,并且欣赏着新来的歌舞。

再喝几杯,却又想起了父母,如果父母在,与自己一起宴群臣,那应该多好啊!

这种感情一起,顿时心中空泛的,没有着落,殿中歌舞,虽然引得了诸先生的欣赏,但是却化着一团迷雾,视若未见,持杯独酌。

就在这时,又有三十名歌舞伎,自后殿门彩蝶般飘出来,在悠扬的鼓乐声中,载歌载舞。

中间一女,一身蓝衣裙,高高的紧身束腰,愈发突显出腰肢的纤细与修长,只见裙裾翻滚,长袖飘荡,此女婉转动人的歌声,配合着充满魅力的舞姿,诸人都难以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只听此女领唱道: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树,东华金阙万重开。

让人看得目不暇给,叹为观止,此女拜倒,然后带着众舞伎,从来路退出殿外。

“王上,这是纪倩,尚秀芳大家带来,此曲也是她所编写。”伺候的女官,见他脸上有着迷惑之色,上前说着。

“原来如此,这场舞曲,确是精采绝伦,教人佩服。”杨宣凝这才释然,他记起此女似乎跟着尚秀芳,其它的却不再记得了。

当下也不意,坐起原本斜依着的身子,转目之间,他就挥手让诸侍女退出:“寡人要建大统,先兴礼乐,内阁可先领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酌定郊社宗庙仪以进,其次,定君臣之礼。凡属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等,都要具备。”

“臣明白,臣会先建大礼,其后定小礼,以为定制。”李播说着。

现代人是无法明白礼的主要性,作为一个技术落后的大统一国家,最低成本的统治,是古代政权一直追求的目标,而礼制,正好达成这点。

礼制的核心原则,是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这些基本原则,既对受规范对象的日常生活即家族生活进行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在更高的社会政治生活层面直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