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百二十一 后续接大宋篇(第4/5页)

他记得一天前,那块东西还是白色的。

霍去病好奇道:“陛下,这个橡皮会变色?”

“咳,朕本来是想试试它能不能擦墨迹,谁知道它只能擦天幕那两只铅笔写的字。”

刘彻叹息道:“可惜了,若是也能擦墨迹多好。”

“陛下可以让人研制铅笔,臣倒是觉得这铅笔挺好用的。”可以随身携带,不需要墨就能写,多方便啊!而且他发现这种笔特别适合画图,画错了还能用橡皮擦掉。

铅笔和橡皮果然绝配。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一言难尽地看着那本《土法农产品加工机械》,确实有图有标注,还有详细的讲解怎么使用。

可是……为何这么小!

天幕,你出来,你管这叫清晰?

字小还黏在一起就不说了,好歹仔细看也能认得出来。

可这图也太模糊了吧?标注的字就更小了,就是鲁班在世也未必看得明白吧?

“你们谁的画工好把这些图临摹下来。”李世民原本是想自己临摹的,可看到这画,对不起,他实在画不出来。

大臣们一看那些图,纷纷往后退。

“陛下还是直接交给工匠们吧,他们经验丰富,看着图制出来应该不难。如果经过臣等临摹,工匠们能不能制出来就不一定。”

“不过这打稻机确实玄妙,居然可以这样制作。”李世民是见过农人打稻谷的,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纯手工,以人力击打。

从前没觉得有何不对,看到书中的双人打稻机、三人打稻机方知原来这世上任何事都有更快的途径,就看你愿不愿意想。

难怪后世一直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耕地到收稻,再到脱粒舂米,方方面面都有更快的办法,不仅省力也省时,百姓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做别的事。

就能创造更大的财富。

科举和科技明明只有一字之差为何差这么多?

李世民:“今后科举也要考科技,凡能做出便民、惠民之物者,可直接录用,进工部,做出来的东西可载入史册。”

***

三个月后,巴州宣汉县

县上百姓赶集似的往一个地方去,外来人不解,笑问何事?

“县令家今日打稻,让我们去看呢。”

那人嗤笑,“打稻有什么可看的?”

“这你就不懂,县令家打稻用的是打稻机,那可是朝廷发的,据说是根据天幕给的图纸做出来的。县令让家丁给我们演示怎么使用,有需要可以在县令那里登记借回家用,这可是好事。”

“你快别拉着我了,这么多人,去晚了得排好久的队。”

那人一愣,连忙松手,“抱歉。”

话落又说了一句“多谢。”可惜人已经跑远了。

他笑着摇摇头,想不到短短几个月,大唐的天又变了。

---------------------------

【哈喽,亲爱的宝贝们,有没有想我啊?今天有惊喜哦!今天我们来玩点新花样。

我们先看一段视频,看完你们就知道今天的惊喜是什么了。】

大秦

听到新花样,秦始皇一点也不惊喜,他不喜欢新花样。

他只关注天幕说的是不是他的大秦,如果不是那就老老实实卖书,他对后世那些朝代不感兴趣。

可惜天幕并不会听他的。

天幕画面一变,一个面色如碳,眉间有月牙的男人出现。

男人开口就是“开铡。”

随后就是不停的“铡,铡,开铡……”

秦始皇:“???”

这是哪门子惊喜?惊吓还差不多。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心理已经经历了:天幕又出现了——什么惊喜,是大汉吗,是吗是吗?——看到黑黑的包大人出现,心里有了不祥的预感——听到不停的“铡,铡,开铡”时,心里已经不抱希望了。

他们穿的衣服不是大汉的屈裾深衣,官服也不是大汉的。

再听到那一连串的罪名时,刘彻死心了,状元是科举头名,大汉莫得科举。

唐太宗时期

贞观君臣看着天幕上的包拯铡美案看得目瞪口呆。

看到包拯关门拒圣旨,大喊一声“开铡”,陈世美人头落地。

李世民拍手叫绝:“好!”

长孙无忌:“……”你是不是忘了点什么?

贞观群臣:“……”你是不是忘了你是皇帝,包拯关门拒圣旨耶。

宋仁宗时期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1]……”

听着歌词再看着天幕上的黑脸包拯,大臣们实在无法将天幕上的黑脸包拯和同僚包拯联系起来。

不过听到不停的“铡,铡,开铡”,众人心中有些微妙。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在朝堂之上是一股清流,和之交好的大臣少之又少。

不少大臣看完铡美案都是幸灾乐祸,把包拯写得如此刚正不阿,把皇家写得如此仗势欺人,这不是藐视皇家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