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百章 加更的二合一(火柴和韩信)……(第4/5页)

这么好哄的韩信怎么可能这么爱生气?

阴嫚问出了心里的话:你真的是淮阴的韩信吗?淮阴的韩信不是脾气挺好的吗,你怎么动不动就生气?

别是宫人绑错了人,绑到了历史上那个韩王信吧?

谁料韩信听了更生气了,直接冷笑:明明是公主忘了之前说过的话,现在反而质疑我。

阴嫚恍然大悟:原来你说这个啊,我已经同父皇说过了,他也答应了,日后你肯定能当上秦国的大将军。

大秦这一代的将领还真没哪个能和韩信比肩,蒙恬被赵高胡亥所害,其他将领战死的战死,去世的去世,赵佗更是直接割据岭南自立为王,剩下的就是被称为大秦最后名将的小可怜章邯。

可章邯也败给了韩信手里。

韩信:……我说的不是这个。

然后他别扭地说出了自己真正想说的话。

阴嫚再次恍然大悟,她解释道:通行证要找父皇要,那肯定要让他看到东西才肯给啊,以后领兵打仗的还是你,火.药还是你的!

她说完,还拍了拍韩信的肩膀,承诺道:别不高兴了,回头我给你准备一份大礼,包你满意。就你一个人有,父皇都没有!

心里却道:反正父皇也不上战场,肯定用不到兵书,看不看都无所谓。

关键得先把韩信哄好,历史上这家伙也挺能跑,能忍受胯下之辱却无法忍受从小将当起,一心就想当大将,不受重用就会跑的真实韩跳跳。

好在韩信是真的好哄,听阴嫚这么一说,果然不生气了。】

大秦

秦始皇闻言目光落在韩信身上,挑剔地看了看,这小子是年轻一辈最出色的将领?

还是兵仙?

怎么看着不像呢?倒像是个呆头呆脑的愣头青。

别是抓错人了吧……

不过这小子被称为“造兵机器”,秦始皇眼珠子动了动,心里有了主意。

有没有真本事,试试不就知道了。

另一边

章邯:“……”小可怜是什么鬼?

汉高祖时期

韩信面红耳赤地盯着天幕,嘴巴张张合合就是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呸!他不好哄!

啊啊啊,到底谁造的谣??

**

长乐宫

刘邦当做没听见,依旧翻着他的狗肉,仿佛天幕说的人不是他一样。

过了一会儿,他又忍不住问萧何:“你说韩信那小子听到天幕的话是高兴呢还是恼羞成怒?”

萧何:“……”天幕明显是在给韩信鸣不平,你可闭嘴吧你。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听到开头就暗道不好,天幕这是要为淮阴侯鸣不平啊。

好在只提了一句,刘彻松了一口气,他虽然不在乎高祖的名声,可是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还是在乎一下比较好。

听到兵书两个字,刘彻眼睛亮了:“兵书?什么兵书?后世的兵书?”

但很快刘彻眼里的光就不见了,因为他听到天幕又在说韩信。

【我们读书的时候都知道韩信的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功高震主,但却没怎么了解过韩信的功绩。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先是平定三秦,夺下关中,让刘邦这个三郡之王摇身一跃成为第一诸侯;后又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且数次出兵支援刘邦。

蒲坂之战韩信声东击西拿下魏国都城安邑;井陉之战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潍水之战韩信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垓下之战韩信摆下十面埋伏,并采取攻心之计,用四面楚歌瓦解楚军军心[1]。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汉家的江山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虽然有些夸大,但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绝对不会那么顺利。

当然了,在古代名将和明君自古都是相辅相成,如果没有明君赏识,就算是军神也没有用兵之地。秦末大乱,韩信先后投奔过项梁叔侄、刘邦,但都没有得到重用。

能被刘邦拜将,还得多亏了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是因为萧何进言,韩信才被拜将。

刘邦打心里认可韩信,应该是在韩信平定三秦后。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平定三秦,这样的军事才能怎能不让刘邦重视?于是就有了刘邦对韩信的小殷勤,什么脱下自己衣服给韩信穿,推出自己的饭碗让给韩信之类的事。

韩信出身贫寒,早年过得十分潦倒,而且不善言辞,并不讨人喜欢。这样的人发迹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小人得志型,只记得别人对他的侮辱不记得别人对他的好,会将之前受到的屈辱十倍百倍的还回去;

另一种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型,将别人对他的好牢记于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韩信明显是后者。

项羽派武涉劝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时,韩信忘不了刘邦对他的小殷勤,说:昔日里我服侍项王,官位不过郎中,献计从不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