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雨驿(第2/12页)

才回到店门口,就发现门首的侧柱上不知何时已拴上了头骆驼。那骆驼好瘦,小店门脸本就破烂,那头骆驼被拴在这里,越显得毛色苍黄。

只见它浑身又是泥又是水的,十分肮脏,背上只有个单峰,软耷耷地垂着,也不知多少天没吃饱了,身上也全不见鞍辔。那牲口好高,四腿精瘦,更显得四个蹄子极大。一双眼半垂着,邋遢狼狈。

江南本来绝无此物,只偶尔有关外人骑来,不由人不当个稀奇看。店主的两个孩子就围在门口的雨地里不肯走开,真是“看到骆驼认作是马肿了背”,实在稀奇。

沈放也是第一次见到,不由好奇,绕着它转了两圈,多看了几眼。店里帮佣的是个爱说话的,见他停步,便笑道:“先生也看这个稀奇?真别说,我在这条路上也帮忙了二十几年了,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东西,算长了回见识。这牲口骨架子这么大,一次怕不能驮上好几百斤?”

沈放估量了一下那牲口的身架,怕是那店伙说得不错。

那店伙说着却皱眉道:“那个穿黑衣服的哥儿也不吩咐一声,到底喂什么呢,难道就尽它饿着?只说有酒给它喝两口,可料呢?怎么也算个‘远客’,到底叫我怎么喂?”

沈放无心听他罗嗦,走进门,看见店家还在应酬着那群保镖的呢,口里正不住地在跟那几个走镖的镖师赔罪:“实在对不住,这雨下的,到今天柴房里都住满了。您看这怎么办?只有委屈几位年轻兄弟在这前屋里先坐一晚上,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吧。小人两口儿也不敢睡,且在这儿侍候大伙儿,有什么吩咐可以立马招呼到。这么就腾出了一间屋,可以给秦老爷子和两位镖师歇。——秦老爷子,您看怎么样?委屈您众位了,我说着都不好意思。”

众趟子手都正在洗脸,那店家婆娘招呼得细致,亲手绞手巾递给他们。两个镖师也不多说话,只等那秦老爷子吩咐。那秦老爷子一望是个干瘦的老人,一张脸上皱纹如刀切石刻,满头的花白头发,可精神头十足,看不出到底是个什么年纪。只听他说:“就这样吧,出门在外还能讲究什么,要讲究,就在家里别出来了。你先弄点儿饭来,再多来点儿牛肉,伙计们也饿了,先吃起来再说。”

店家忙应着——暗想这趟镖居然由秦老爷子亲自出马,可见非同小可。

他是省事的人,也不多问,只暗暗算计起这近五年来还是头一次看这老镖头亲自出马,可见押的镖货之重。这么想着也就自己忙活自己的去了。

那前厅本是个穿堂,秋凉寒重,店家便生了个火塘。火不算旺,难为店家还留有干柴。但柴多少也有些潮了,一屋里便熏得都是松油味。门口挂了个棉布帘子,用做挡寒。正是掌灯时分,众客人无事可做,除了倒头闷睡的,大多都凑在前堂里坐着,自己说话,听人说话,解解闷。

点菜吃饭的占了桌子,不讲究吃喝的都是一条条凳上坐了,或靠墙角,或围着那火塘,随便吃点什么。沈放见三娘也在右边较僻静处占了张桌子,便走过去,笑问:“你怎么也出来了?”

桌上已点好了几样菜:一碟干笋、一尾鱼、一块白煮豆腐、一碗五香干丝。在这样的店中,有这几样,也算很不错的东西了。又都是沈放爱吃的,所以沈放一见之下,虽是羁旅之中,心里也不由暖了。

三娘低声笑道:“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江湖多风雨,仔细听人言——这是我师傅当年教给我的江湖口诀。如今咱们既然犯了事,就不能不小心些。屋里闷着也是闷着,不如出来坐坐,一来听听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闻,哪条道能走哪条路不能走,或是又有什么不利传言;二者,也好叫你这个彬彬君子尝尝江湖小酌的味道,看比你那深宅大院、广厦明堂如何?”

沈放知她说笑,当下也就一笑入座,吃了两口菜。忽见火塘边坐着祖孙俩儿,正是前日在酒楼上遇见的那个说书的瞎老头和三娘送她木钗的那个小姑娘。两人身上穿得单薄,又湿透了,正在火堆边瑟瑟地烤着。沈放一奇,当真天涯何处不相逢——他们俩也来了。

三娘叹了口气:“你也认出来了,唉,这些难民也真可怜,大概在余杭又混不下去了,刚才是跟着那队镖车一起进来的。”

说着一指——镖局中有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刚才就是他把那快累坏的老头儿搀进来的。

沈放“哦”了一声,随眼四处望去,却见靠店门口的一张油腻的桌子上正趴着个穿黑衣服的少年,桌上还放了个布包袱,想来,大概就是店小二说的那头骆驼的主人了。他人像是睡着了,脸埋在胳膊里全看不见,只露个侧影,人看上去很瘦,是那种很标挺也很标准的身材。腿上溅了不少泥点,像赶了不短的路。他人虽疲倦,看起来还是有一股精神气儿。装束有些像关外的人,只不知为何要到这江南来。他黑衣的质料也甚奇怪,非麻非葛相当粗硬,放在桌子上的包袱也孤零零的小,让人全猜不出他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