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5页)

“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太子想了想,道,“不过此去梁州,儿臣需带元宝一同前往,御书房的功课,他可能就要落下了。”

皇帝眉头一皱,“你宫里那个女子不是照顾元宝照顾得挺好么?梁州穷山恶水的,带元宝去做什么?若是你不放心,就把他们接进宫,元宝自己挑个喜欢的地方,想住坤宁宫就住坤宁宫,想住养心殿朕也挪给他,就不要带他出去奔波了。”

太子道:“儿臣回去问问元宝,若他想随我去梁州,儿臣还是要带他走的。”

皇帝叹气:“随你。”

太子拱手准备退下,皇帝又补了一句:“威远侯府那边,你不必上门探望,什么补品药材也别送了,之前的事只当从没提过。剩下的事,交给朕吧。”

这话当真是合了太子心意,声音立即轻快起来:“多谢父皇体恤。”

“嗤!”皇帝自然没有错过太子的喜色,冷哼一声,挥手让他退下。

书房里只剩下王大太监和皇帝主仆二人,皇帝的面色又变了变。

“你帮朕想想,他打算让谁去替他管控鹤卫?”

王大太监眼睛一眯就琢磨出里头的意味了:“太子身边,可用的武将不多,控鹤卫如此重要,想必会让静宁侯世子前去。”

皇帝听得直颔首:“他跟元初在大相国寺一同读书,一同习武,关系自然非比寻常,这几年他办事顺当,里头也有元初功劳。你说说,若是朕让你选,控鹤卫该交给谁呢?”

“这……”王大太监作出一副苦恼的样子。

他伺候皇帝几十年了,掌管司礼监也有七八年了,所秉持的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听的事不听。如今皇帝时常都会问他这种问题,他从来都是打太极。

今日却是个例外。

“奴才无知,并不知道该派谁前往控鹤卫为好,不过,绝对不能派静宁侯世子前去。”

皇帝嘴角扯出个笑,“老东西。”

王大太监亦是谄媚一笑,知道自己猜对了皇帝的心思,方侃侃道来:“静宁侯世子与太子亲密无间,问题就在于太亲密了,便是几个兄弟都比不了。太子是天下人的太子,不可只与一人亲厚。”

“不错,刘祯跟元初近了,必然就会跟其他人远了,静宁侯府如今借着刘祯的势如日中天,不可再把控鹤卫交给元初。”帝王之道,说穿了就是平衡之道。与朝中众臣的关心,莫过于八个字,不亲不疏,不远不近。

“陛下真知灼见,奴才自愧不如。”

王大太监这马屁拍得皇帝浑身通泰,笑问:“刘祯最近在忙什么,东厂那边有数吗?”

东厂是由司礼监的禀笔太监温锦掌管的,只听皇帝一个人的号令差遣,办些隐秘的事,监察朝中众臣。论理,东宫也在东厂的监察范围之中,只是因着皇帝对太子并无猜忌,东厂没有花大力气监视东宫的举动。

王大太监回道:“前阵子东宫有一队暗卫出京,不知道是去办什么。”

“你说说,他要用什么法子让控鹤卫服他?”

“这奴才哪里猜得到,不过太子殿下方才说得胸有成竹,想必是十拿九稳的,陛下只消等着太子殿下的好消息便是。”

经此一说,皇帝的脸色终于彻底松快了,隔了一会儿,又叹道:“只可惜了梁慕尘,真是个不错的姑娘。”

王大太监清嗽了一下:“皇上想要解决的是控鹤卫,只有控鹤卫的问题解决了,其余的事也就不要紧了。”

“这样吧,你亲自去一趟威远侯府,告诉梁夫人,慕尘还可以为朕的儿媳。”

“这……是否要与太子商议后再……”王大太监觑着皇帝的神色,没把话说完。

方才皇帝还说威远侯府的事不要太子管,这会儿不声不响地把事情定下来,只怕太子又要闹出乱子。

四年前的那场乱,从来妥当周全的太子爆出那么大的脾气,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

皇帝没好气地横了王大太监一眼:“想什么呢?梁慕尘都已经叫老五当众抱过了,怎么能再给刘祯呢?”

王大太监眼珠一转:“陛下这是要为庆王纳……侧妃?”

“事已至此,希望威远侯府能够明白。”皇帝说完,舒了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

王大太监神情肃然,躬身道:“奴才明白,一定将陛下的心意如实转达梁夫人,相信梁夫人能够体谅陛下的一片苦心。”

顿了顿,王大太监又问道,“庆王府那边,需要奴才过去知会一声么?”

“庆王府你就不用管了,在东宫出了那么大的风头,庆王心里有数,”皇帝啜了一口新点的六安瓜片,重新闭上眼睛养神,“你先去办威远侯府的事,出去的时候另找个人去坤宁宫走一趟,请皇后来养心殿用午膳。”

儿女婚事,还是交给皇后来办最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