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二十一章 泰伯岛(第2/5页)

巴加内尔全然陶醉了,他的那些关于鲁滨逊·克鲁索的幻想又一股脑儿地冒了出来。“真是便宜了艾尔顿那个混蛋!”他兴致勃勃地大声嚷道,“这座小岛简直就是天堂啊!”

“的确!”哈利·格兰特回答,“对于3个承蒙上帝垂怜的可怜的遇难者来说,这里的确就是天堂,只可惜这个岛不够大,不够肥沃,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小溪,而且入海口没有港湾,只是一个小缺口。”

“这岛小一点有什么关系呢,船长?”哥尼纳凡问。

“要是一个大型岛屿,我就可以在这里打造一个苏格兰殖民地。”

“啊!格兰特船长,您一直没有放弃您那个建立殖民区的念头呀?正是因为您这个雄伟的理念,祖国人民非常牵挂着您呢!”

“是的,我一直都这样想,爵士,上帝借您的手把我解救出来,就是要我完成这项大业的。我们那些古老的加勒多尼亚可怜的同胞,所有贫苦的人们,都应该有一个能让他们逃避苦难的庇所。我亲爱的苏格兰一定要在这片海洋找到她自己的、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地方,让她享受她在欧洲所得不到的独立和慰藉。”

“啊!您说的太对了,格兰特船长,”海伦娜夫人说,“您的这项伟业,没有崇高伟大的思想是构想不出来的。但是这个小岛就……”

“这个岛不合适,夫人,这里到处都是石头,最多只能供几个人生存。而我们需要的是一大片广袤无际的处女地,一片蕴藏着各种丰富的原始资源的地方。”

“好极了,船长,”哥尼纳凡爵士充满激情地说,“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一起去寻找这样的地方!”

于是,这两个勇敢的苏格兰男人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事情就算是这样说定了。

然后,就在这座岛上,这间屋子里,大家都希望格兰特船长讲讲不列颠尼亚号失事的经过及3名遇难者这两年在岛上的生活。哈利·格兰特也很乐意满足朋友们的愿望,随即,他就开讲了。

“我的故事就是鲁滨逊的全部故事,”他说道,“落到这个小岛上,总算命大,但别无他途,只有靠上帝,靠自己。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作斗争。”

“那是在1862年6月26日的夜里,不列颠尼亚号在暴风雨中连续挣扎了6天,最后实在支撑不住了,被撞毁在玛丽亚·特里萨岛的岩石上。当时怒浪排空,救生艇用不上,也不可能得到援救。除了鲍勃·里尔斯和乔伊·贝尔外,其他船员都不幸全部遇难。我们仨人奋力往岸上爬,爬上来后,一浪过来,又被打进海里,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爬到了岸上。

“到了岛上才发现这是个荒岛,整个岛才2英里宽,5英里长。岛上才30来棵树,几块草地和一个清水泉源。好在泉水四季不涸。虽然,我们仨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这地球之隅,可我们并没有绝望。我相信上帝,而且渐渐适应了这里的艰苦环境。鲍勃和乔伊,这两位勇敢的难友,他们一直积极地支持我,协助我,大家决心要像鲁滨逊那样在这荒岛上生存下去。

“一开始,我们跟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卡鲁索一样,从破船上收集了一些木板,将船上的那些工具、枪支弹药以及一袋珍贵的种子都搬上岛来。起初几天确实够苦的,但后来,我们开始打渔狩猎,基本能供给我们稳定的食物了。没想到,岛上野羊成群,沿岸海产丰富,我们的生活总算慢慢步入了正轨,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我从沉船中捞出了测量工具,测出了我们所处的准确位置。结果发现此岛并不在航线上,除非偶然,不然不会有船只来搭救我们的。造化弄人,我也看开了,只是一直挂念着我的一对宝贝儿女,我每天都为他们祈祷,虽然我从未奢望能够再见到他们。

“不管怎样,我们一直辛勤地劳作,不久,就开出了几英亩地,种上了不列颠尼亚号带的种子。马铃薯、菊苣、酸模和一些其他蔬菜都陆陆续续生长出来,满足了我们的生活所需。我们捕捉了几只野羊并将它们驯养起来,随后便有了羊奶和奶油。我们在干河沟里还发现生长有大量纳豆,纳豆粉能做出营养比较丰富的面包,这样粮食问题就解决了,不用再为吃的发愁了。

“再就是住的问题,我们用从破船上拆下来一些木板搭建了这间窝棚,棚顶盖的是帆布,并且在上面抹了柏油,这样就不会被雨水浸湿。吃住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们在这窝棚里设想了许许多多的计划,做过无数美梦,其中最美好的一个梦此时此刻已变成了现实。

“起初,我本想用破船的桅杆改造一只小船去海上闯一闯,看看有无逃出此岛的可能,但离这里最近的地方是土阿莫土群岛,那里也有1500海里。一条小船靠人工哪能划去这么远的航程呀!这绝对不可能。所以我放弃了这个计划,只好听天由命,等待上帝来搭救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