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八章 审问艾尔顿(第2/3页)

“是该打死你!”哥尼纳凡忽然怒不可遏地叫道。但是,他马上压抑住自己的怒火,神情严肃地说,“艾尔顿,这里既没有法官,也没有刽子手。到了下一个港口,我会把你交给英国当局。”

“这正合我意。”艾尔顿回了这一句。

然后,他转身平静地回到临时关押他的那间舱房。房外有两名水手把守,负责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审问结束后,在场的人都感到愤慨,感到失望。

艾尔顿软硬不吃,哥尼纳凡没辙,实在撬不开他的嘴,只好作罢。还能怎么办呢?只有按照先前在伊登定好的计划返回欧洲了。寻访行动只能暂告一段落,以后再找机会吧。不列颠尼亚号似乎永远消失了,对信件也不可能有什么新的解释。37度线上再也没有任何其他陆地,因此,邓肯号只能先打道回府。

哥尼纳凡爵士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又特意跟蒙格尔斯讨论了回国的相关事宜。蒙格尔斯检查了下煤舱,发现余下的煤已不多了,顶多只能烧半个月。所以,必须在附近的港口补充燃料。

蒙格尔斯建议去塔尔卡瓦诺湾,在那里加足了煤,补充些生活必需品,再返回欧洲。塔尔卡瓦诺湾也正好处在37度线上,去那里是最近的。船在那里作了充分的补给之后,就可以南上,绕合恩角,穿过大西洋,回到苏格兰。

蒙格尔斯的建议被采纳了,于是,他立即命令机械师加大马力,半个钟头后,邓肯号便朝向塔尔卡瓦诺湾驶去。太平洋真“太平”,恰符合它的美称。海上风浪不大,又是顺风顺水,下午6时许,新西兰最后几座山峰已消失在天际的热雾中了。

要回去了,对这些勇敢的寻访者来说,真是伤心透顶。想到竟然没能把哈利·格兰特船长带回欧洲,心中不免感到格外懊丧。船员们出发时,是那样的雄心勃勃,满怀希望,可如今却是铩羽而归,一个个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没人因为要重返故乡了而感到心潮澎湃,大伙儿都愿意再在海上历一次险,不管多久,哪怕再吃些苦,只要能找到格兰特船长,都没有什么怨言。

现在,邓肯号上弥漫着怅然若失的悲观情绪,船上再也听不到以往的欢声笑语,再也没人频繁地在甲板上来回走动了,每个人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有人出来闲逛。

不管是悲是喜,巴加内尔的情绪总是比别人来得夸张些。他那人平时总能在绝境中找到一线希望,可如今也是愁容满面,沉默寡言。虽然他生性健谈,具有法国人特有的活泼,但现在也悄然无声了。他看上去比同伴们还要难过。哥尼纳凡一提起要继续寻找,他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好像没有半点希望的样子,他似乎对遇难船员的命运很清楚。他相信那些失事的船员是不可能找得到了。

但是,船上有一个人能说清不列颠尼亚号的失事经过,可他就是不肯开口。此人就是艾尔顿。毫无疑问,就算他不知道格兰特目前身处何方,但他至少知道船失事的地点。不过,要是找到了格兰特船长,他的罪行就会被揭穿,这是明摆着的,所以他才死活不说。船员们极其愤怒,恨不得将他剁成肉泥才解心头之恨。

哥尼纳凡不死心,只想从他口中问出点什么,可艾尔顿偏偏软硬不吃。他太固执了,固执得令人费解。甚至连少校和巴加内尔也开始相信他的确什么都不知道,这刚好印证了巴加内尔对哈利·格兰特命运的预测。

可是,如果艾尔顿真的毫不知情,他为什么不坦白地说呢?说了,不是对他更有利吗?何必这样死扛着!会不会因为这水手出现在澳洲,就推断哈利·格兰特也一定在澳洲呢?关于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只有从艾尔顿那里才能找到答案。

海伦娜夫人见丈夫碰了壁,就想帮丈夫一把,由她出面跟那顽固的艾尔顿谈谈。有的时候,男人做不成的事,或许女人能通过其自身的魅力获得成功。不是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格言吗?肆虐的风暴让行人把斗篷捂得更紧,然而温暖的阳光却能让人把斗篷解下来。

哥尼纳凡知道自己年轻的妻子十分聪慧,因而让她去自由行事。

3月5日,艾尔顿被带到海伦娜夫人的舱房。玛丽也在场,海伦娜夫人心想说不定这小姑娘的影响比自己更大,因此她不愿意放过任何可以获取成功的机会。

两位女士与那水手长闭门密谈了一个多钟头。究竟他们怎样谈,谈了些什么?两位女士是如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那流窜犯口中打探到了哪些事情的真相?问了什么问题?这一切都无从得知。但艾尔顿从二位女士的舱房出来后,海伦娜夫人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看来这次谈话并没有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