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章 岛上的大屠杀(第2/4页)

巴加内尔如此害怕是有理由的。新西兰人的恶名在外,骇人听闻。它的发现史简直就是一部血腥史,记载着无数遇难的航海家名字,列入这部血腥的纪录之首的是塔斯曼船长的5名水手,他们是遇难后被杀害吃掉的;接着,是屠克内船长及全体水手;在佛福海峡东部靠岸的悉尼湾号的5位渔民;在毛里纳港被暗杀的双桅船兄弟号上的4名船员;盖兹将军手下的几名士兵;玛提达号上的几名逃兵等。尤其是马利荣舰长的遇难最为惨痛,让人听后毛骨悚然。

1772年5月11日,法国兵舰舰长马利荣率领马斯加兰号和克鲁采舰长指挥的卡特利号从库克来到群岛湾,停泊在港湾里。开始那些虚伪的新西兰人对这些靠岸的客人殷勤有加。为了摸清船上的情况,他们上船送礼、帮工,成天与船员们称兄道弟,你来我往,态度友好。有的甚至还装出一副怯生生的样子。他们的酋长名叫塔古力,诡计多端,阴险狡猾,据杜蒙德威尔说,他们都属旺阿罗阿部落,是两年前被苏威利骗走的那个毛利人的亲戚。

毛利人的性格就是这样,有怨必报,有恨必解,血债必用血来还,他们这才感到荣耀。在这样一个狭隘民族的习俗里,塔古力自然不会忘记上次自己部落蒙受的耻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的机会终于到来,他可大出一口气了。

他对那些法国人先假装胆怯,以此麻痹法国人,心里却盘算着如何伺机杀人。他们与法国人打得火热,情同手足,常常挑选些最优质的鱼送到船上来,有时甚至还带着自己老婆和女儿一道登上兵舰。不久,他们便弄清了谁是当官的,谁是士兵。然后,邀请官员们到部落做客。马利荣和克鲁采两位舰长完全被这些现象迷惑了。这带海边约有4000居民,见到二位客人来访,土著人都前来迎接,他们没带武器,以示友好,以骗取法国人的绝对信赖。

马利荣舰长把船停泊在群岛湾里,因为在前几场风暴中,有几支桅杆严重损坏了,想换几支新桅杆,所以他向内陆去寻找木材。5月23日,在离海岸两法里远的地方,他发现了一片树林,那里柏树高大挺拔,树林附近还有个小湾,小湾离开他们的船只有一法里。于是,船员们在这里搭建了一个临时作场。

三分之二的船员被派到山里去伐木了。他们带着斧头、锯子及其他工具,一面砍树,一面开辟通往小湾的便道,以便将桅杆运出来。除了这个锯木场外,另外还选了两个据点:一个在港中心的那个名叫墨突阿罗小岛上,船上的伤病员、铁匠、箍桶匠都集中在这里,另一个在大洋的岸边,离舰艇一法里半,直接通往锯木场。各个据点,均有一些身强力壮、和颜悦色的小伙子帮水兵们干活,大家亲如一家。

至此,马利荣舰长依旧保持高度警惕,不敢有半点松懈。尽管毛利人上船不带武器,而上岸的水手却全副武装。但时间长了,法国人渐渐放松了警惕,马利荣舰长下令解除各艇的武装。克鲁采舰长曾劝说马利荣还是谨慎为妙,可马利荣不听劝说。

自此,毛利人更加殷勤,热情。他们的酋长和舰上的军官过往甚密。塔古力曾多次把儿子带到舰上来,还在兵舰上过夜。6月8日,马利荣舰长应邀上岸进行正式访问,全体土著人尊称他为“大酋长”,在他的头发上插上四支白羽毛,以表示崇高的敬意。

不知不觉,两艘兵舰来到群岛湾,很快就一个多月了。造船桅的工作进行得顺利;舰上的水箱也在墨突阿罗岛上的淡水场里上水。克鲁采舰长亲自监督木工,把关质量,工作完成的极为出色。

6月12日下午两点,马利荣舰长乘小艇计划去塔古力的村子里去钓鱼。随行的还有两名青年军官佛德利古和勒吾,以及一名志愿兵,还有教官和12名水兵。塔古力和另外6位酋长陪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帮毛利酋长已心怀鬼胎,没人会料到一场骇人听闻的惨祸即将到来,17名欧洲人竟会有16人惨遭毒手。

小艇离开大船,向陆地划去,很快两艘兵舰就消失在身后甚远了。

夜里,马利荣舰长没有回来。众人也不以为然,没什么不安。大家猜测还以为他留在伐木场过夜了。

第二天,凌晨5点,卡特利号的大舢板照例到墨突阿罗岛上去装淡水。也没有遇到任何意外,平安返回了。

上午9时许,马斯加兰号的值岗水兵发现海上有一个人,正拼命地朝兵舰游来。马斯加兰号立即放下一只小艇去救他,把他接到舰上来。原来这人是托勒,马利荣舰长带去的那名水兵。他腰部被铁矛戳了两处,负了伤。前一天随舰长出行的17人中,只有他一个人幸免于难。

上船后他将那幕骇人的惨剧一五一十地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