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梅尔波美尼亚(第3/7页)

索拉利星现在是个黑色圆盘,左侧有一道弯成新月形的光芒。崔维兹将双手放到桌面上,开始与电脑进行接触,竟然发现火气立即平息。想要使心灵与电脑有效地联结,就必须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制约反射作用便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以远星号为中心,以他们目前与那颗行星的距离为半径,整个范围内没有任何人工物件。由此可以判断,索拉利人(或他们的机器人)不能也不会再跟踪他们。

还不错。这样的话,现在他大可驶离夜面阴影。事实上,只要他继续远离索拉利,这颗行星呈现的圆盘便会愈来愈小,而当它变得比远方(体积大许多倍)的太阳更小时,阴影无论如何都会消失。

同时,他指示电脑将太空艇驶离行星轨道面,因为这样能使加速过程安全许多。如此一来,他们便能更快到达某个空间曲率够小的区域,进行安全无虞的跃迁。

和往常一样,他又开始凝视远方的恒星。那些静寂而亘古不变的星体,几乎带来一种催眠效应。它们本身的动荡不定已被长距离遮掩,呈现眼前的只有一个个光点。

其中一个光点,当然就是地球所环绕的太阳——史上第一个太阳。在它的热辐射下诞生了生命,在它的庇荫下演化出了人类。

当然,如果太空世界所环绕的那些恒星,虽然既明亮又显眼,却皆未收录在银河地图中,那么,同样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在“那个太阳”上。

或者,是否只有太空世界的太阳被故意遗漏,因为早年曾有什么条约协定,让它们得以遗世独立?会不会地球之阳虽然收录于银河地图中,却跟无数类似的、不含可住人行星的恒星混在一起了?

毕竟,银河中这类恒星总共三百亿颗左右,却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轨道上有可住人行星。以他目前的位置为中心,周围几百秒差距范围内,也许只有一千颗这样的可住人行星。他是否该将其他恒星逐一筛选,将所有的行星都找一遍?

或者,第一个太阳其实根本不在银河这一区?还有多少星区的居民,深信那个太阳是他们的近邻,而自己是最早一批殖民者的后裔?

他需要更多的资料,目前为止他什么也没有。

当初即使会在奥罗拉的万年废墟中进行最仔细的搜寻,他也十分怀疑能否找到地球的下落。至于索拉利人,他更是怀疑他们能提供任何相关资料。

而且,如果有关地球的所有资料,都从川陀那座伟大的图书馆消失了,又如果盖娅伟大的集体记忆,对地球也完全一片空白,那么,在那些失落的太空世界上,几乎不可能有任何资料得以幸免。

假如他纯粹出于运气,竟然找到了地球之阳,进而找到了地球——会不会有什么外力使他对这个事实浑然不觉?地球的防卫果真滴水不漏吗?它保持隐匿的决心果真如此坚决吗?

他究竟是在寻找什么?

是地球吗?或是他认为(并无明确理由)能在地球上找到谢顿计划的漏洞?

如今,谢顿计划已运作了五个世纪,(据说)最终将带领人类抵达一个安全的港湾——第二银河帝国,它将比第一帝国更伟大、更崇高、更自由。可是他,崔维兹,却否定了第二帝国,转而支持盖娅星系。

盖娅星系将是个巨大的生命体,而第二银河帝国不论如何庞大,如何多样化,也只是众多独立生命体的集合,每个生命体仅仅像是帝国中的一粒微尘。人类自发迹以来,不知已建构出多少的个体集合,第二银河帝国虽然有可能是其中最大最好的一个,仍旧无法脱离既有的框架。

盖娅星系则是个完全不同的组织,要比第二银河帝国更为理想。因此谢顿计划必定存在着瑕疵,却连伟大的哈里・谢顿自己都忽略了。

但如果是连谢顿都忽略的瑕疵,崔维兹又怎么可能修正呢?他不是数学家,对谢顿计划的细节一概不知,百分之百没有概念。而且,即使有人能够为他解释,他仍然会一窍不通。

他知道的只是两个假设——必须牵涉到为数众多的人类,而且他们都不知道最终的目的。只要想想整个银河的庞大人口,第一个假设便不证自明;至于第二个假设也一定正确,因为知道计划细节的只有第二基地分子,而他们的保密功夫极为到家。

唯一的可能,就是还有一个并未言明的假设,一个大家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由于它实在太过明显,所以从来没有人提到或想到,但它却有可能不成立。而这个假设若不成立,就会使谢顿计划的伟大目标大打折扣,使盖娅星系比第二帝国更胜一筹。

可是,倘若这个假设如此显而易见,如此理所当然,甚至从未陈述出来,它又怎么可能有错呢?而如果从来没有人提及或想到,崔维兹又怎么知道有这回事?此外,即使他猜到了它的存在,对它的本质又能有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