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寻辽记(上)(第2/3页)

至于辽东汉人么,有的厌倦了北地无休止的战乱,想要回中原认祖归宗;但也有人不愿意离开家园,更希望在这片黑土地上战斗到底——于是,一部分人期盼着解散回家。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就地闹革命,故而彼此争吵得昏天黑地,谁也说服不了谁……亏得他们都知道自己身处于女真腹地,四面皆敌。无论是打出一条血路重返故乡,还是在塞北扎根立足,都必须团结一致,所以才没有自己打起来。

而哆啦A梦等穿越者则忙着点验战利品,并且略带失望地发现,虽然女真铁骑在辽宋之地大肆劫掠,刮得天高三尺,理应家当颇丰,但是多半都被他们就地享用掉了,真正千里迢迢运回会宁的金银财货实在有限,再加上战斗中的损毁和起义奴隶们的个人私藏,导致战利品数量进一步缩水,最后仅仅从【自动典当机】里兑换出了“区区”十亿日元,其中有不少还是来自于郊外堆积的木材和本地出产的人参……

接下来,眼看着彼此之间怎么也吵不出个结果,起义奴隶的几个首领,终于扭扭捏捏地前来拜见“护国真人”,一边哀求朝廷官军护送他们返回家乡,日后必定竭力报偿;另一边声称愿意奉郭京他们为主,在塞北做出一番事业……只是作为穿越者,郭京、王秋和多拉A梦他们的思维角度又有所不同——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着“获得奖励点帮助郭京脱困”和“搜集财物给哆啦A梦还债”来进行。

但问题是,随着会宁城的这一把大火,宋金之战的历史进程已经被扭曲和颠覆得差不多了,这个时代的金国名人,也已经被杀得所剩无几。即使在辽东再打下去,也未必能获得什么奖励点数了。而且以这个时代东北地区的地广人稀,蛮荒落后,想要搜刮出更多的财货,只怕也很有些难度。

至于重返宋国……谁能保证那帮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目光短浅、思维奇葩、狂妄自大、节操全无的宋朝士大夫,在女真外敌的威胁暂时减弱之后,又会对郭真人这个“内患”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就在这个时候,原来的北地旧霸主契丹人,却提出了第三种“新思维”。

“……你们说,想要护送天祚帝的尸首回到故国安葬?”听了一位契丹首领的诉说之后,郭京的脸色不由得有些古怪,话语中也带上了几丝困惑,“……众所周知,契丹业已亡国,旧日辽国的疆土,皆已为女真人所夺。除非你们自己设法在塞北打下一块地盘,否则哪来还有什么故国可言?”

“……这位尊贵的国师大人,我大辽虽已残破至极,但在西方尚有忠贞之士。昔年先帝兵败被俘之时,大石林牙率领若干精骑出走漠北,现已在可敦城扎下牙帐,聚敛生息,徐图恢复大计。”

那位自称出身于耶律皇族的契丹首领微微欠身,不卑不亢答道,“……听闻大人有飞天法器,只需数日即可行万里之路。还请大人协助我等携先帝遗骸西行,与大石林牙汇合。如若事成,我契丹必有厚报!虽说我契丹一族如今甚是潦倒,但毕竟曾制霸塞北二百年。凡苦于女真暴虐之人,无不以复兴大辽为己任。如若宋国欲剿灭女真,必然有用得上我等之处。此外,若我契丹得以扫平女真,恢复国祚,那么无论是重新划分两国疆界,还是让契丹降为外藩,从此称臣于大宋,我契丹一族皆可答应……”

“……大石林牙……耶律大石?!”半晌之后,郭京才恍然大悟,“……我怎么忘了这个家伙!”

……

如果说,在金兵南下,中原沦丧的动荡乱世之中,宋朝虽有极尽屈辱的靖康之耻,以及秦桧这样的千古奸臣,但也有岳飞、韩世忠等一系列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的话。那么在女真灭辽的过程之中,蝇营苟且、内乱纷争的契丹阵营内,唯一值得赞誉的契丹英雄,就只有这位耶律大石了。

耶律大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从小好学,善于骑射。兼通汉文、契丹文。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大石中进士,取得殿试第一名,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成为《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由于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通常尊称他为大石林牙。

如果是在太平年代,他或许只会成为一名擅长诗词的文人。然而,辽国崩塌的动荡乱世,却硬是把他造就了最后的契丹英雄,其军事才能历来为人称道——虽然屡遭失败,但均能善于把握时机,随败随起。先率一城哀兵破十万宋军于燕京,后领数百铁骑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国祚又绵延了近百年。

——耶律大石踏上仕途之时,正是辽国大厦将倾的时候,天祚帝耽于射猎游玩,不理国事。契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叛乱四起,党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女真人趁势崛起,犹如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北地。1122年,金军发动总攻击,其兵锋直指辽国精华腹地,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丢下大军不敢应战,从前线仓皇撤退,途中受到金军的偷袭,仓皇逃奔,“乘轻骑入夹山”,与外界消息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