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分割倭国与石见银矿(第3/4页)

我就这么一个儿子,立下了盖世的功勋,却要被打发到蛮荒。

但今日才知道,此二地非是蛮荒,相反确实如圣人说的那样,是必须要早日纳入华夏范围的紧要地盘,这让奴都起了去看一看的念头。

自古继父能对嗣子比对亲儿子还好,还是在帝王家,圣人是第一个,这个三跪九叩大礼,是臣妾替慕容言道给圣人磕的,有陛下如此倾尽心血培养信长儿,是他三生有幸。”

张鉊看着曹三娘子,一时间不知道还是该点头还是该摇头,她这么说,那就是想去倭国看一看,又怕张鉊不允许,所以借着替慕容信长生父慕容言道行叩拜大礼的机会说出来。

“海上风急浪大,哪怕就是积年水手,也无法保证就一定不出事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了想,张鉊只有这个理由来阻止了,当然他也可以硬邦邦的甩出一句不允,但那不是张鉊的脾性,也对不起他和三娘子起于微末共患难的感情。

“臣妾自然不会去明州坐船去倭国,而是先走陆路去朝鲜,然后从釜山港去倭国,这样虽然多耗几个月时日,但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三娘子自然早就想好的对策,对此张鉊只能长叹了一口气。

对于巾帼不让须眉的三娘子延鼐来说,慕容信长不单单是她唯一儿子这么简单,还是她恨不能为男儿身的寄托。

她从小精心培养的这个文武双全又有德操的儿子,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是三娘子想干又没法去干的大事。

如今信长儿已经打下了大大的江山,三娘子怎么能不想去看看呢。

脑海里千回百转,张鉊想了又想,虽然心里舍不得,但带入到三娘子的角度想一想,也不是不能理解。

静静的沉默中,只有烛火轻轻在跳动和偶尔的噼啪声,半晌,张鉊抚摸着三娘子的秀发,轻轻点了点头。

“把英国和虎头他们也带去吧,瑛娘还小,就让她留在神都陪陪菱娘,等大一点了再去倭国看望父亲。”

慕容信长的正妻英国公主和长子虎头,以及媵人康氏、仆固氏都还在洛阳,既然三娘子要去,就干脆让他们一起过去。

瑛娘是慕容信长的小女儿,现在才六岁,在这个幼儿容易夭折,张鉊都刚刚失去了一个三个月大女儿的情况下,实在不宜跟着翻山越岭、跨江过海。

菱娘则是三娘子和张鉊所生的皇四女陈国公主张祺菱,三娘子可以去倭国,张祺菱肯定是不能去的,所以张鉊才这么说。

三娘子听到张鉊同意,方才从他膝盖上抬起头,屁股向后退了几步之后,又给张鉊行了一个大礼。

“臣妾真是有些恃宠而骄了,历朝历代能允许皇妃出宫就在皇城内省亲,都是天大的恩典了,臣妾竟然想离陛下万里,幸得陛下宽宏大度。”

张鉊本来想摆了摆手示意他还是很大度的,但突然有些说不出来话了。

三娘子已经四十八岁,虽然他保养的很好,看起来跟后世四十二三岁的女性差不多。

但这毕竟是古代,是一个就算没有天灾人祸,也基本就活个五十来岁的时代,就三娘子这个年纪,她还要跨江过海去倭国,等她到了地方,都得五六个月以后。

去了倭国见了儿子,也不可能马上就启程回来,总还得住上几年。

张鉊算是再一次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这一个不好,张鉊再见到的就是三娘子的骨灰了,说句一别永远绝不为过。

“三娘,这么一去,咱们还能再见面吗?”张鉊吸了口气问道。

三娘子本来也很伤感,但看到张鉊竟然如此不舍,顿时又高兴了起来。

“圣人放心,奴一定会保护好身体,会活着从倭国回来再见圣人的。”

两人又温存了一会,随后的谈话就开始转向对倭国的处理方面了。

慕容信长的家书中询问了张鉊对于如何处理倭国的意见,还请张鉊给倭国重新赐名。

这个问题,张鉊其实早就考虑好了,就如同他对王氏高丽的处理那样,倭国肯定也是要换名字的。

且张鉊还想到了以后,比如慕容信长这个燕国,不可能永远存续下去,毕竟这个燕国存在的意义,就是夏君夷民。

可要是再过几百年,电报、轮船等东西开始出现的时候,燕国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朝鲜和倭国,将理所当然成为行省而不是封国。

所以张鉊现在的设想是,他要将朝鲜和倭国分为四个行省。

半岛北部为乐浪行省,南部为朝鲜行省,倭国的本州岛为朝日行省,九州岛与四国岛组成蓬莱行省。

这四个行省暂不设官员,乐浪行省未来由耶律阿不里的儿子建立藩国治理。

朝鲜行省就如慕容信长请求的那样,等他百年之后由钱氏为他生的儿子镇守,未来很可能单独成立一个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