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尔虞我诈的美梦(第2/5页)

没有这段香火情,在军队上层河陇人占大多数的情况下,赵匡胤不可能爬的这么快。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赵匡胤虽然生在洛阳,家族是中原武人,但他本人却是河陇勋臣的一员。

而与赵匡胤搭档了陈诲,乃是此时张周最著名的水师名将,历史上名声不显,那是因为南唐这个国家太弱,又不是全有江南,让陈诲擅长的海战优势根本无从发挥。

史书中,陈诲多以陈铁的面目出现,是王闽时期与林仁肇齐名的猛将。

此人出身建州豪族,陆战猛,水战更猛,曾经在南唐与吴越争夺福州的大战中,趁着涨潮一夜之间狂飙战船七百里突袭吴越水军,将之打的大败。

南唐与后周的寿州决战中,南唐大军在紫金山外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陈诲的两千百胜军‘出入坚敌,屡挫锋锐。’最后还全身而退。

所以赵匡胤还是很重视陈诲意见的,毕竟他虽然学的很快,但实际上并未真正经历过海战。

且放眼张周,会打海战,还打赢了的,也只有陈诲。

因为自大唐衰落以后,不用出海去打敌人了,海战就开始迅速衰落,哪怕就是南唐和吴越,也没多少海军,至于海军战船就更少了。

赵匡胤来找陈诲的时候,陈诲刚刚研究完唐时的海图,并大致测定了方位和出发的路线。

现在从登州跨海去打朝鲜半岛可不是走直线,因为现在还没这个能力。

现在能走的线路,就是从登州出发向往稍偏西北走,去到辽东半岛的大连附近。

再从大连往东北沿着海岸线,一路过长山列岛到达鸭绿江入海口。

最后循着朝鲜半岛的海岸线,南下攻击平壤和汉城周围的城市。

这玩意,说是海船去打海战,但其实连黄水海军的标准都算不上,就是一支穿梭在海岸线的船队。

不过嘛,这什么事都怕一个对比,大周还能有一支海岸线船队,高丽和倭国,那除了几艘大船以外,其余都是小舢板,根本不能称之为舰队。

陈诲见赵匡胤过来,赶紧迎了上去,他将海图拿给赵匡胤看,随后沉声说道:

“虽然辽阳郡王要求我们不晚于四月起航,但某刚刚研究了一下海图,又召集登莱等地的老渔民询问得知,明年三四月间,信风大概率是到不了的,反而有可能遭遇冷风自北而来。

因此属下建议,不与现在就将舰队中的楼船,开到海对面的苏州去。”

陈诲口中的苏州并不是江南的苏州,而是辽国在今大连甘井子一代设立的苏州。

而陈诲口中的楼船,是此时水师舰队的最重要战舰,地位类似后世海军的航空母舰。

史载唐时楼船,建楼三重,高七十余尺,列女墙……状如城垒。

这是一种非常庞大和高耸的战舰,白江口之战时,唐军一艘楼船曾直接浪沉倭船数十艘,可见其之霸道。

但是这种楼船在海上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船体太高,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唐代,要是忽然遇到暴风的话,往往人力莫能制会被吹翻,所以极为看重出发时间段的天气情况。

此时张周,与盛唐时的经济状况还差得远,张皇帝自掏腰包才在莱州湾建了楼船四艘,要是一仗没打就被吹翻,那赵匡胤和陈诲的罪过就大了。

所以陈诲才会在此时提议,趁着最近没什么风浪,干脆先把楼船都开到苏州去。

赵匡胤看着海图思考了一下,有些担心的问道:“虽说近期无有风浪是件好事,但没了风浪,船帆皆不能用,楼船如此广大,如何可以渡海到苏州?”

陈诲指着海图上的一圈小岛说道:“若是从登州军港出发,确实很难到达对面。

但如今汇集登州的水手和游艇众多,可重赏之,命他们将楼船拖拽至大谢岛最北端,再渡海的话,就要轻松很多。”

陈诲的口中的大谢岛最北端,实际上就是后世登州外海之庙岛列岛的大钦岛一带。

从这里横渡渤海湾,最短的距离,仅仅只有八十多公里,就算没有风力可以借助,划船也能划过去。

只是这代价,比等信风来要大得多!

海上划船,还是在冬季划船,一个岛一个岛的蛙跳过去,可是一件超级辛苦且很有危险性的工作,不把赏赐给足了,根本不会有人干。

不过赵匡胤思考了片刻,还是咬着牙同意了,“重赏之财货,我来向兵部和枢密院行文请示,率楼船大舰过海之事,就要靠陈翁了。”

其实这也是张周与昔年盛唐相比,为数不多的优势了。

因为昔年盛唐之时,辽东半岛荒无人烟,就是想要蛙跳,也没法跳。

但张周此时,经过渤海人和契丹人连续几百年的经营,辽东半岛上已经略有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