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强盛大周-多生孩子多种树(第3/4页)

这一招是非常厉害的,看着国家好像少收了税,但考虑到这是乱世,江南又是新进才人口转移,有大量的地方可以开垦成农田。

当务之急,并不是要收多少税,而是要扩大统治的基本盘,就显得非常合适。

宋齐丘这一招在十几年前,为南唐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这种田税政策,使得南唐在天下诸国中独树一帜,将中原后唐、西边南平、马楚等国的百姓都吸引了过来,国内百姓开垦荒地的热情也成倍增加,甚至宋代江南开始兴旺,就是这个政策打下的坚实基础。

史载南唐实行此策之后,国内旷土尽辟、野无闲田、桑柘满野、民户殷实,一举奠定了东南富强大国的根基,此后李璟、李煜时期都还受益于此政策带来的富足。

不过现在嘛,由于李璟一边不死心的搞备战,一边还要上贡给张鉊,已经把这条政策给取消了。

既然宋齐丘在经济上颇有建树,张鉊自然要跟他谈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为了裴远方便。

因为这位张圣人的白手套怎么说呢,阴谋诡计,政治斗争,甚至领兵镇守一方都行,但搞经济稍微有点不那么拿手,正好用宋齐丘来补缺。

宋齐丘跟张鉊谈了半天,也渐渐摸到了皇帝的‘脉络’,明白皇帝是想他把整个江南、江西、江北这三江的经济给搞起来,顺便再筹集天量的财富供给辽阳郡王慕容信长征讨高丽甚至倭国。

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东行省人口稀少,很难供起数万大军南下征讨高丽。

同时高丽北部多崇山峻岭,单从北面打,难度也比较大,要是能从海上侧击,先拿下高丽南部,就好打多了。

于是宋齐丘把手一拱,针对张鉊询问是否能重拾昔日赋税政策,也就是民众缴税以一当四的政策说道。

“若为短计,圣人不应恢复此政策,因为南唐国内能开垦的地方,除了洪州以南,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

现在既然是吴王废除的这项仁政,怨气皆在李氏,圣人正好顺水推舟。

但若为长远计,此田税政策应该还执行二三十年为佳,因为此时乱世还未彻底终结,丁口并未恢复大朝时期。

若是选择沿用此策,不但能让朝廷立刻尽收三江人心,还能快速恢复民力。”

张鉊点了点头,反复思考了一阵,宋齐丘说的没错,这两策都各有好处。

不恢复的话,能在短时间筹集物力征讨高丽。

恢复则能迅速获得人心,取得打击豪强的民心基础,还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快速恢复人口。

“千年以前,季汉昭烈皇帝就说过,夫济大事必以民为本,我若为征讨高丽而勒索百姓,是不仁也,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宋齐丘伏地大赞,他是真的看出来了,眼前这皇帝,少了一些权谋,但确实是个仁君。

呃!如果裴远、冯道在这,一定会对宋齐丘这个认知嗤之以鼻。

不是说张鉊不仁,而是他的仁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此刻勒索百姓利大于害,他一定会干。

张鉊选择看长远,是因为他的夏君夷民大计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施行此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最多的人口,与这个大计比起来,攻打王氏高丽,又是可以往后稍稍的事情了。

见张鉊做出了选择,宋齐丘接着说道:“圣人既然着眼于长远,当以恢复人口为第一要务,仆建议,不完全照搬吴文肃王时期的策略,而改为看丁口来执行。

比如此家只生育了一个孩子,那就不提价,若是生育了两个就提价一倍,生育三个就提价两倍,五个则提三倍,七个提高四倍,九个以上提高五倍,只要执行三十年,光是三江行省就能多增加人口数百万。”

“宋翁果然大才!”张鉊兴奋的一搓手,“不过还是给的少了。

朕决意,如果一对夫妻生育五个子女的,就提高四倍,生育七个提高五倍,生育九个以上者,完全免税!

先比照执行三十年,朕不但要在三江之地推行此策,还要到全国推广。”

不过张鉊说着说着,又有些惆怅了,因为他想要把朔方、宁夏、河东和汉中府的百姓迁一些到中原来的想法,执行的很不到位。

前四者是因为生态问题,且当地的田亩产量极低种起来根本不划算。

后者是人口太密集了,大量百姓在山地上挣扎求存,而中原的商丘、许昌等地好田都没人种。

宋齐丘眼珠一转,注意就来了,“仆以为,圣人可以在其余行省同步实行新的田税政策,按土地肥瘠来定上中下三等田定税额,而朔方、宁夏、河东则按旧税来收。”

此时的田税,有个非常奇葩的地方,那就是不管什么田,反正朝廷就收一斗粮食的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