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员反骨 大势已定(第2/3页)

若是如此,钱氏幸甚,两浙幸甚,天下幸甚,怎能只见一家一姓之尊荣,而忘天下百姓福祉?”

钱弘俶被裴坚的突然大喝,给喷的茫然失措,随即便是悲从心来,这特么的,他这是什么狗屁大王!

武有胡进思,何承训等人掌握甲兵意欲投靠朝廷。

本以为文官要好一些,没想到他们想的比胡进思等人还激进,这是早就打算着他自己卖了,把钱越国卖了,好当新朝大官吧。

沈虎子眼珠子转了转,还在此时补上了一句“裴公说的有理,且非是为自身考虑,真乃为大王计也!”

钱弘俶终于破防了,他此时还不是后面那个掌握吴越多年的成熟政治家,现在不过是个战战兢兢登位的十九岁少年,当即脸色发白,什么也不说,直接就甩手回了内宫。

内宫,王太后吴氏殿中,钱宏泰已经回来等了钱弘俶很久了。

钱弘俶精神上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此刻一见母亲吴氏,心情再也压抑不住,话还没说,眼眶就已经先红了。

吴氏笃信道教,为人慈善,性节俭,是个非常明事理、知进退的妇人。

她见钱弘俶失态,立刻将宫人、侍卫都赶了出去,随后好言安抚,钱弘俶遂把裴坚与沈虎子之言,说给了吴氏听。

吴氏听完长叹一声,“裴廷实是先王旧臣,为人明敏,知进退,有德操,不是那种会卖主求荣之人,历次出使中原,多是由他领衔,想来是深知虚实的。

他这么说,那只能证明,中原大周确实跟以往梁唐晋不一样了。”

钱宏泰在一边,等钱弘俶冷静一些之后,也将胡进思府邸中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汇报给了吴氏和钱弘俶。

吴氏听完,脸上更显出了萧索之意,“看来绍明天子决心已下,为了拉拢胡进思,连为曾祖父定皇帝编纂传记的借口都抬出来了。”

钱弘俶的眼泪终于是下来了,他看着吴氏问道:“如此说来,胡进思、何承训等人已然有了决断,国中甲兵,半数在他们手里,如今为之奈何?”

吴氏看着钱弘俶,十分认真的说道:“我儿无需为此忧虑,胡、何之辈越是决定投靠,就越不会对你怎么样。

因为他们要的结果已经达成,只需要坐看就是大功一件,且东西两府的豪门,未必都想纳土奉献。

现在的关键,是我儿要如何抉择。

若是我儿愿意守祭祀,死社稷,就要联络国中不肯献土者,杀胡、何,驱逐裴、沈等人,此后就算朝廷大兵讨伐,你我母子哪怕粉身碎骨,也对得起武肃王与文穆王。

如果我儿愿意用钱氏一家之社稷,换两浙三百万百姓安宁,能够忍辱为臣,那就要看明日天使面见时,他们会提何等条件了。

若是仍有王爵,允许祭祀,也未尝不可以纳土奉献。”

钱弘俶闭目思考了片刻,他听出了母亲的话里意思,虽然给了他选择,但肯定更想钱弘俶纳土奉献。

一位母亲,在社稷和亲儿子性命面前,毫无疑问的会选择后者。

而且纳土奉献之后,以绍明天子的气度,钱弘俶还能活得不错,远比负隅顽抗丢了性命的好。

但钱弘俶还是下不了决心,这是他的父祖披荆斩棘的来的家业,是一个三百万人之上的王位啊!

钱宏泰此时说话了,“王上若犹豫不决,何不问计于老丞相元明远呢。”

元明远就是元德昭,明远是他的字,此人此时不但是吴越国的丞相,还是吴越国内难得的将帅。

元德昭为人正直,追求忠义,颇有吴越定海神针的意味。

但钱弘俶不知道,沈虎子的父亲沈从之早就到了元德昭的府上。

要说这慕容瑛娘的胡闹,还真是小小帮了张鉊一把。

因为原本在历史上,吴越国内反对钱氏纳土奉献最激烈的,就是以沈虎子的吴兴沈家为代表的本地土豪,时任丞相的沈虎子,还因此被钱弘俶贬黜。

而现在,随着慕容瑛娘看上了沈虎子,直接就把本来该是最强反对派的沈家给拉拢过来了。

他们反对纳土奉献,不过是怕自身利益受损,但沈家在吴越国内的利益再大,也大不过跟慕容家联姻带来的好处。

元德昭原本姓危,是钱镠觉得危这个姓不吉利,赐他姓元的。

而元德昭家原本是盘踞信州,也就是江西上饶的小军阀,因抗拒南唐而流落到吴越国,成为钱镠之座上宾。

现在虽然家族早已落地生根,但仍然不能算是本土的东西两府派,元家是在靠近信州的衢州和婺州(金华)一带很有影响力,算是地方实权派到中央来担任丞相的大佬。

争取到了元德昭,钱氏纳土奉献事情的基本障碍,也就扫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