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异端!接受裁决吧!(第2/4页)

拔悉密安奇亲卫千户做好追击准备。

老子亲自上阵,所有骠骑兵都跟随在某家身后,等骁骑兵打开缺口后,一起将失密利这背佛者斩为肉泥!”

这支接近四千人的骑兵队伍,将领正是混的不如意的鲁三郎,谁叫他当过叛徒呢。

张鉊对鲁三郎的感觉倒是没有多坏,但其他东归派的都不愿跟他接触,导致鲁三郎一直没法出头。

于是在白从信和黄英达授命到草原‘传法’的时候,鲁三郎求了张鉊后,也跟着去了。

而这支骑兵队伍中,真正的周军骑兵,只有那支被失密利认为是具装甲骑的二百骁骑兵,和一直作为突击主力的四百轻甲骠骑兵。

其余的无甲和轻甲骑兵,都是泥撅伊利可汗,也就是我张圣人麾下的草原骑兵。

张鉊预计建立的草原十二万户到现在,已经建成了西边的拔悉密、伊丽、乃蛮、黠戛斯四万户,以及东边的下契丹四部万户一共五万户。

现在被他们追击的,就是梅里急,也叫蔑儿乞部和阻卜两部的不肯臣服者。

这些人是草原上的一大股势力,历史上四十年后契丹人的阻卜大王府,就是依靠他们建立起来的。

而现在他们则成为了草原上,对抗六法宗最坚决的部族。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就是虔信佛教的,和契丹人信的是一种。

在白从信、黄英达等人到草原上帮助‘传法’之后,所遇到抵抗最激烈的,并不是那些还在信奉原始万物有灵的牧民,也不是信奉景教、摩尼教等其他教派的。

反而是以前就信了佛陀的,对于六法宗的传法极为敌视,认为他们在扭曲经义。

好吧!卡菲尔可以皈依,但异端必须死是吧!

鲁三郎布置完毕就准备上了,但他身边的拔悉密安奇亲卫千户的千户长却不乐意了。

作为最早投靠张鉊的草原民族,拔悉密人在张鉊这个几乎可以算是二元制帝国的草原民族中,地位是最高的。

不但张鉊身边有很多拔悉密侍卫、宫人甚至宦官,就是在十二万户中,也只有拔悉密万户被冠以了亲卫万户的称号。

安奇则是古突厥语猎手的意思,源自这支千户的骑兵,在张鉊讨伐高昌回鹘以及黄草泊击溃萨克图的大战中,作为大军游奕探马军立下大功,而被加上去的荣耀称号。

甚至在这之后,整个安奇亲卫千户都得到了赐姓,旗长(五十户长)以上的军官都被赐姓安。

其余立功的勇士,被允许在刘、李、王等汉人大姓中挑选姓氏。

要融合嘛,自然是刘、李、王这些汉人大姓更合适,要是选个小姓,人家一听就知道他是从哪来的,影响融合的效果。

加上这些草原民族,还都挺喜欢姓李、姓刘的。

鲁三郎冷哼一声,他知道这个安奇千户长在想什么,不就是觉得他是可汗亲信,不应该接受鲁三郎这么个地位较低将领的指挥嘛!

鲁三郎也不多话,直接把手放到了腰间的御赐横刀上,然后用他那鹰视狼顾的眼神,死死盯着这个安奇千户长,心里也骂开了。

‘你娘的,黄英达指挥得动你,老子就不行是吧?老子可是随着圣人东归的安西四镇后裔。’

被鲁三郎这种人这么盯着,压力还是很大的,安奇千户长犹豫了两三个呼吸,又看了看鲁三郎腰间的可汗亲赐横刀,最终还是把头一低,拱了拱手领命而去了。

这种情况,在白从信和黄英达两人到了草原上之后,就经常出现。

因为草原上的部落,认的是泥撅伊利可汗这块招牌,而不是大周绍明皇帝。

而张鉊现在也没有足够的好处和威慑力,来让这些草原部落像臣服于唐太宗那样臣服于他。

白从信就在给张鉊的秘密表奏中说过,若是没有六法宗作为粘合剂的话。

要么张鉊得自己领兵出塞。要么先得让大周的骑兵先把拔悉密、黠戛斯和乃蛮三万户打服,不然他们是肯定不会配合的。

而现在三万户这么配合,六法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为它让张鉊麾下的草原部族,找到了他们和汉地的最大公约数,在心里上勉强算成了一家人。

失密利在山包上看见那迅速转变了立场的几百人,鼻子都气歪了。

他咆哮着大声命令麾下的亲卫出击,要好好惩戒下那些胆敢在阵前改换阵营的叛徒。

看似有些拎不清主次,但实际上这是没办法的事。

他们这些部族,在契丹人强大的时候,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契丹人领导的。

等契丹人在中原连续战败后,他们就呆在杭爱山一代,准备接受新老大的降临。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找个老大,自己混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