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忠诚、可汗与新契丹八部(第3/5页)

难怪和凝特意提醒,马氏兄弟皆有才干,一定要确定他们是否前来归降。

马全节的死,怎么说呢,可真可假。

真的是,马全节这种人,肯定是不愿意去朝拜耶律德光,又被契丹人拿住家人,悲愤之下染病去世是极有可能的。

但如此刚烈的不进饮食、不尝汤药自杀殉国是否是真的,肯定值得推敲。

但马思忠当着张鉊的面这么说,就是要将这事确定下来,为父亲马全节捞取一个大忠臣的名声。

而忠这个字,又是张鉊最为推崇的。

君不见皇甫遇的侄子皇甫冲不过是个骑将的本领,但如今却在亲军做都头,还被钦定外方赵州做兵马督监。

子皇甫杰还在总角之年,已经封常山伯,还被张鉊养到了宫中,与皇子公主为伴,日后最低尚个公主是有保障的。

就连皇甫遇的亲随杜知敏,一介武夫什么都不懂,那也是凭着忠臣义士这个光环,进入了宿卫番上的亲军之中。

在如今的张周,什么招牌,都没有忠臣孝子的招牌好用。

只要父亲马全节成了大忠臣,他们马家还少得了高官厚禄和宠信?现在封不封官都无所谓,日后一定大富大贵。

所以张鉊只听了马思忠的这番话,就明白,要么是马思忠是个大才,要么他身后有大才为参谋。

再不济这是马思忠的真实想法,误打误撞碰了大运,那至少也能收获一个连官职都不管,只要为父亲正名的忠臣孝子。

他张鉊还可以借机再宣传一波忠义节孝,怎么都不亏。

想到这,我张圣人头仰到了四十五度,喟然长叹,眼中似有水光在晃动,身后本来在东张西望的杨继业一下就肃然了。

因为时常跟在张鉊身边的老令公知道,皇帝义父要放大招了。

果然,等张鉊再低头的时候,眼中泪水已经流到了脸颊上,他扶起马思忠,哽咽的说道。

“不想太师竟然如此刚烈,河北忠臣义士何其之多!惜乎石氏父子不能查。

若能重用河北义士,哪会国破家亡,致我百姓遭此劫难,忠臣义士白白流血。今日我用之,当使契丹不敢正眼南视。”

嗯,有点抄袭魏武帝的话,不过无所谓,因为细细较起来,张鉊儿女身上,还真流着几分曹丞相的血脉。

“起居郎何在?”张鉊拉起马思忠后,立刻高声喝了起来。

“臣在!”隶属于中书省的起居郎立刻到了身前。

张鉊一共任命了三个起居郎,记录起居注,而且他自己恪守起居准则,绝不要求看起居注的内容。

恢复文臣的风骨,当先从史官和起居郎的尊严开始。

“马太师忠义殉国之事,立刻记之!”

“喏!臣当详实记述马氏兄弟之言。”起居郎立刻答应,张鉊则欣慰的点了点头。

起居郎说的是详实记述,但并没有说就会把事,记载成马思忠说的这样,已经略有一些风骨了。

当然,马思忠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他与其弟马思义闻言后,第三次下拜。

“某兄弟,叩谢陛下为家父正名。”

“追赠马全节为太尉、右羽林卫大将军、阳平郡王,回京后选定谥号。

追赠马母为魏国太夫人,封马妻周氏为魏国夫人,长子马思忠为沧州兵马督监,横海军兵马使,次子马思义为右千牛卫都虞侯。”

马全节是魏州元城人,不过鉴于魏博牙兵历史上的名声,后唐起魏博镇就被取消了,李存勖建国于魏州,于是改魏州为兴唐府,后晋改为广晋府。

到了张鉊这,广晋府肯定是要撤销的,于是干脆用历史上魏州用过的阳平郡这个名称追赠了马全节,还连带着,让马全节的母亲和妻子都有了封号。

马氏兄弟得到了最想要的东西,立刻就伏在地上山呼万岁,他身后的沧州土豪和曾经横海军的牙将们,也跟着山呼拜舞起来。

……

招揽了马氏兄弟,沧、瀛、莫等州的情况一下就清楚了。

按照马思忠的回报,契丹军兵分两路,一路自瀛州南下,一路自沧州南下。

两路大军在沧州州城汇合,目前大军昨晚在沧州州城宿营,今日正出沧州城,沿着永济渠南下。

张鉊诧异的看着马思忠,因为他的汇报和张鉊目前掌握的情况完全一致,这么说来,之前他收到的情报,都是真的。

马思忠知道张鉊在诧异什么,轻声说道:“臣若不能得宠于陛下,当回乡奉养老母,怎可因个人私利而忘公,致朝廷大军于险境?”

张鉊大为感动,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马思忠的肩膀。

但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简在帝心的标志,皇帝只对自己看得上的人,才会这么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