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只归天朝,不归无德之人(第2/3页)

张昭没想到,当初新婚之夜,曹十九娘延禧一语成谶。

当日十九娘说不抓紧时间,搞不好张昭就不知道去哪了,现在果然应验。

女儿未满月,张昭就提兵出征,去年七月底走,今年八月中才回来。

一走就是一年多,当初那个小老鼠一般大小的女儿,现在都能咿咿呀呀的学着叫父亲了。

另一个女儿比他这嫡女还小,也是曹延绵所生,跟三子张贤肇差不多大,被人侍女抱着,正在呼呼大睡。

张昭满是歉意的拉过十九娘延禧的手,心里还是比较愧疚的,女儿从出生到一岁多,张昭估计五次都没有抱过。

这也是历代开国之主也长子之间少有恩情的原因,聚少离多,眼睛一眨孩子都长大了,搞不好还有自己的班底,这感情能好就怪了。

张昭以前也想过,是不是可以不用宦官,但看了一下他这出征的长度,以后不用宦官,搞不好脑袋上就得绿油油的,还是随大流吧。

除了亲生的三子三女,张昭还有比较重要的三子一女。

三个义子,慕容信长、李存惠、张烈成。

前两个是他的心腹大将,后者已经在事实上为张昭管着情报部门了。

不过虽然慕容信长和李存惠来参加了今日的中秋晚宴,两人跟他儿子几乎没什么区别,但张昭不会让他们两改姓的。

特别是慕容信长,一旦改姓的话,就有了继承权,这是很危险的,有些时候,事情并不单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剩下的一个女儿,婷婷袅袅十五岁,生的非常美丽,跟张昭其实没什么血缘关系,也跟曹氏曹延绵什么血缘关系,她是萨克图和前任葛逻禄王后的女儿。

小女孩七岁的时候就被张昭俘虏,一直跟着身边,现在已经完全汉化了,说汉语,穿汉服。

曹延绵暗示了好几次,可以把这小女孩给收了,但张昭还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于是干脆趁着这个中秋节,张昭为她起名为张祺琬,算是正式成为了张昭的女儿。

……

休息了几天后,八月底,召集归义军各路副大使、刺史、镇守使、总兵的诏令,开始频繁从凉州发出。

镇守秦州的阎晋,洮州的李若愚,鄯州的氾全,灵州的裴远,夏州的吴峦等人,都接到了十一月前赶到凉州的诏令。

十一月底,回了于阗的张昭嫡母奉天长公主与于阗太子李从德,从于阗城赶到了凉州,张昭的立国的进程,终于开始。

不过虽然是立国,但有一项宗旨,是没有变的。

那就是张昭不是如同孟知祥建立后蜀那样,关起门来自己搞独立。

也不是南唐李昇那样,把吴王李恪编成自己的祖宗,建一个毫无法理的唐朝。

张昭带领安西、河西、陇右汉人以大义归国,他自己要结束的是五代十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混乱无序局面。

这就注定了张昭不能随意的,毫无理由,仅仅为了权势建一个国家。

除非他愿意做一个吕光、张轨那样的割据政权。

既要独立建国,又要不伤大义,这本来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但好在张昭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窗口期。

中华上下二千多年非傀儡帝王中,石敬瑭说他无耻算第二的话,没有敢说第一,弑父篡位的朱友珪都比他有牌面。

同时,张昭还要考虑到给自己留下后路,不能过于刺激中原的后晋政权。

因为从现实上来说,张昭的河西政权目前来看,地域之宽广,国际形式之好,已经在原本西夏之上。

但是从政权的动员能力来说,还远不如历史上李元昊时期的西夏。

现在张昭治下约有三百万人,但其中张昭建立了详实有效统治,能充分调动的,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人口。

其余的基本都是诸羌、党项、回鹘、达旦、吐蕃等族。

张昭只能通过各部首领,进行比羁縻统治好一点的部落首领式统治。

以这点人口,养数万大军,加上河西陇右唐末以来田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破坏,实际上是养不起的。

之所以现在能养得起,那是因为张昭恢复了河西商路,打通了丝绸之路的小循环。

比如白糖、冰糖、茶砖、棉花、银票,都是在这上面衍生出来的,这条商路,就是他的生命线。

假如把后晋朝廷得罪狠了,后晋朝廷以自损五百伤敌一千的态度,封锁潼关,甚至封锁长安以西各关。

禁止河西商人到中原贸易,禁止中原商品输出河西,势必会造成河西经济的大崩溃。

到时候别说出动数万铁骑,就是万余军马,都不能长时期征战。

更重要的是,他要是把火往自己身上烧大了,岂不是要便宜了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