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佛祖,我来护法了(第2/3页)

……

恒河中下游,王舍城,即使是在印度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方,王舍城也能称得上是一座罕见的历史名城了。

距离现在一千五百年前的摩揭陀国时代,它就已经作为王朝的都城存在了。

著名的那烂陀寺就在王舍城周边,释迦牟尼常住的竹林精舍,讲经传道的灵鹫山,也都在此地,历来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虽然在几百年前由于扩张的需要,王舍城就渐渐变得不太适宜作为国都,政治和经济中心早已迁往了几十公里外的华氏城。

但作为佛陀的居住和讲经之地,王舍城在失去首都作用后,宗教的氛围反而更加浓厚了。

历史上大量的中国僧人都在此常住过,包括最为人熟知唐三藏。

以及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义净大师。

著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慧立法师。

甚至就在几十年前,海东高僧,新罗的慧业和尚都还来过这里。

此时的王舍城,是属于印度最后一个佛教王朝,波罗王朝的领地。

甚至在四十多年前丢失王城曲女城以后,王舍城在波罗王朝的地位,已经等同于了首都了。

因为自从天护王提婆波罗去世后,整个波罗王朝的国运就开始了急转直下。

八十年来,当初几乎统一全印度的波罗王朝,被巴利哈尔王朝接连击败,丢失了包括国都曲女城在内的大片领土。

如今已经龟缩到了恒河下游,手里唯一还富庶些的地盘,就只剩下了孟加拉地区。

王舍城中,波罗王朝国王罗阇(she)耶波罗坐卧不安。

他并不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君主,实际上就是目前的局面,他都很难维持。

罗阇耶波罗的唯一成绩,大概就是把境内的大小佛寺和僧人给逼的毫无退路了。

因为在此之前,波罗王朝的几代君王,虽然也带着这个古老王朝一路江河日下,但是他们好歹还挣扎了几下,只是水平实在不行而已。

不过罗阇耶波罗不一样,这位略微挣扎几年后,直接就躺平了。

这可把波罗王朝境内的僧人们给急坏了,波罗王朝是天竺的最后一个佛教王朝了,要是波罗王朝没了,印度教的婆罗门可是人上人才能当,根本没有他们这些光头的位置。

于是在最近七八年,波罗王朝退到王舍城,罗阇耶波罗开始躺平摆烂之后,境内的僧人们都焦麻了。

以前舍不得的寺院积存财宝,一车车的往外拉,护院的僧兵也捐出来扩充成了军队,甚至各大寺院控制的佃户们都武装了起来。

终于在去年,华氏城的两场大战,波罗王朝虽然吃了不小的亏,但总算把局势给稳住了。

不过这么看,罗阇耶波罗也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他的躺平让很多僧人进入了国家高层,但也成功让僧人们大出血,从而稳住了国家。

“宝通子大师,不是说菊儿汗的使者已经入城了吗?怎么还没来?”

有坐卧不安的等了一刻钟,有些烦躁的罗阇耶波罗,干脆站了起来。

宝通子大师是个高鼻深目长胡须的老僧,是这一代那烂陀寺的首座三藏法师。

他在被罗阇耶波罗的躺平吓到后,目前已经事实上担任了波罗王朝的宰相一职。

波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非常奇特的,这个王朝是在真正搞封建的王朝,全国的土地,大多由国王亲自封赏给下面的团体。

团体获得国王的封赏后,只需要每年上缴一定的贡赋,封地内的税收、司法和行政就属于受封团体。

之所以用团体而不是个人,这是因为国王封赏的对象,基本就是以寺院为首的宗教团体,而不是封给其他的个人。

同时各大寺院则将佛教的护教法王之名赠予国王,国王则以法王的名义调动从属于寺院的力量,加上国王和少量大贵族的势力,形成了波罗王朝的国防基干。

这其实,也还好,寺院用宗教力量管理地方,其实比贵族更能动员基层的力量。

国王也省事了,他只需要处理好与寺院的首座的关系,就能顺利治理国家。

可关键是,自从854年去世的输罗波罗国王得到过破魔护王,这个护教法王身份后,八十年了,寺庙再也没给过任何一个波罗王朝国王护教法王的称号。

这导致了波罗王朝的国王们,根本调动不了寺院的力量。

于是,罗阇耶波罗就转变路子,变成了最新一代的躺王。

你们不出力是吧?舍不得钱财是吧?抱歉!那老子就躺平了。

不过作为一个国王,罗阇耶波罗的躺平是迫于无奈的,能有选择的话,他是绝对不想躺平。

所以在听到北方出现了一个信佛陀的恐怖菊儿汗,而菊儿汗又派出使者来波罗王朝后,罗阇耶波罗敏锐的感觉到了,这很可能是个重振波罗王朝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