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这是隋唐英雄传?(第2/3页)

可是他没有,他现在的强大,都是靠自己的神勇,以及扯了一部分李圣天大旗立起来的。

所以郭玄礼才会认为他没有错,甚至还觉得,他看在同为唐人后裔的面上,为张昭争取了一个不错的待遇。

要不是入境的时候就激起了郭天策等人东归的憧憬,以及利用了郭玄庆对于郭玄礼的不满和他想要独尊碎叶的野心,这次可能真的就寄了,除非张昭愿意发动大军洗了碎叶城。

而这也是郭玄庆愿意帮张昭搜刮了八十套铁扎甲和价值超过十五万贯的财宝,以及同意张昭带走缴获波斯大军之甲械驴马等物资的原因。

郭玄庆就是知道张昭没什么根基,他在等着张昭走了之后,独掌碎叶的大权。

张昭也很干脆的拿走了精锐人马和财物,一点也没有对碎叶权势的贪求,也没想搞点什么平衡,留点心腹什么的。

开什么玩笑,碎叶到疏勒就是两千多里,疏勒到敦煌四千多里,敦煌再到长安三千多里,都跟碎叶到巴格达的距离差不多了。

这么远的距离,除非你会影分身,不然留什么都没用。

张昭所需要,也能带走的,就是碎叶的甲械驴马和珍宝以及愿意跟他走的勇士,还有这个他非常看重的碎叶菊儿汗称号。

要是张昭以后能够自陇右东出平定天下,那么连诏书都不用,郭玄庆直接就会到长安朝贡,要什么给什么。

你要他到长安为质说不定人家还觉得天恩浩荡,恩赐他回故乡养老。

要是东归不成功,那什么也别说,以实力为尊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而东归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首先保证张昭能从安西拿到足够的精锐甲士回敦煌。

其中一小部分要靠李圣天和曹元忻的支持,大部分还是要靠他自己搜罗。

那么前面分析过了,郭家这种过得下去大家族,不一定愿意跟他东归。

李七郎和郑通倒是愿意,可他们几乎就是光杆一个。

更可虑的是,奉天军中也一直存在一个不稳定因素,那就是虽然一直打胜仗,钱财倒是不缺了,但底下的人缺官、缺权、缺一个安身立命的土地。

张昭现在明面上,是没有什么官位的,于阗李圣天给的官职,他不敢顶起来,因为他怕把于阗官职太当真后,辛苦几年会被李圣天一下摘了桃子。

其次他也不能用碎叶菊儿汗这个招牌,这个要是用了,除非他愿意把下面的人安排在碎叶,不然决不能现在就用。

归义军那就更没他什么事了,中原王朝也不会想到来册封他这么个队中原来说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所以张昭现在看起来挺尊贵的,又是可汗,又是郡公加刺史,还是名门之后,但是他一个都不能用,可以说相当于什么都没有。

那么,如何保持队伍的思想一致性?如何能从茫茫人海中让有心东归的唐儿后裔知道他的存在,并且愿意跟他走?

如何把东归故国弄成一件充满了荣耀的事情?

物质上的保障有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必须抓起来。

所以尊贵的文化人张大可汗准备出书,他还准备一次性出两本。

第一本叫做《大唐英雄全传》,实际上就是在清代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全传》基础上仿写而来的。

之所以选用这本,那是因为张昭对这本书的故事脉络非常的熟悉。

小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说唐与三国演义,那可是张昭从一众小伙伴,到家中父母爷爷辈最宝贵的精神文化来源了。

什么隋唐十八条和三十六条好汉的排名。

甩锤砸天的李元霸,官二代宇文成都,骑着照夜玉狮子的裴元庆。

罗成马踏淤泥河,秦琼卖马,程咬金的三板斧,单雄信的聚贤庄等等。

这些形象那都是深刻在了张昭内心,所以他只需要把细纲列出来,然后让人润色加工就行了。

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实际上要到清中后期才完全成熟,放到现在来说,那就是超级大杀器,绝不亚于张昭当年第一次见识到侏罗纪公园和星球大战的震撼。

而且确实效果非常显著,张昭先让武原儿试着给阎晋、马鹞子他们说了一段,立刻就把这些家伙的心给牢牢抓住了。

武原儿现在都不敢单独出现在他们面前,一出现就准会被抓住,不讲到声音嘶哑绝对脱不了身。

除了《大唐英雄全传》这个带着夸张元素的小说以外,第二本就是偏向史实的纪实文学了,张昭将其命名为《汉唐英豪列传》。

书中从轩辕黄帝讲起,不过最大的篇幅是偏向了两汉和大唐名臣名将,特别是跟西域有关系的,按人物每个人一篇传记似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