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陛下来算账了(第2/4页)

到了正午时分,便可看见远处的城郭,尤其是一座高楼,隐约可见。

张安世站在船头上,站在与朱棣稍后一些的位置,这只是寻常的乌篷船,在水中并不稳当。

朱棣则是气定神闲地站在船首,舒展着浓眉,眺望着那高大的楼宇。

张安世也看着那楼宇,道:“陛下,这是滕王阁,相传乃是李世民的兄弟滕王李元婴所建。”

朱棣道:“这些典故,你不必告朕,朕比你懂。”

张安世讪讪。

朱棣接着道:“建此楼时,乃是贞观二年,那时候,大唐百废待举,此后百年,是何等的气象,可现今看来,这汉唐的气象,又去了何处呢?究其缘故,唐时的兴盛尽为瓦砾和灰烬,问题在何处?”

朱棣似乎不是在询问张安世。

实际上,张安世也不会回答,因为这是送命题。

朱棣随即道:“登岸,入城!”

一艘艘舰船,直抵江岸一处渡口。

随即,岸边自有水路巡检的人马见状,纷纷聚拢而来。

一人大呼:“何人……”

可舰船已纷纷靠岸,跳将下来的校尉,直接拔刀,奔杀上前。

这巡检司的人马不过寥寥数十人,见状,二话不说,立即拜下,口呼饶命。

顷刻之间,局势已定。

朱棣没理会,眼神都懒得给一下,只看向不远处的城郭,脸色沉沉。

张安世却在后头拎着一人,道:“城中如何?”

这人战战兢兢地道:“城中……没有什么动静。”

张安世又问:“你们怎的驻守在此……”

“小人们奉命,打探锦衣卫缇骑的行踪。”

张安世勾唇一笑,笑中带着几分嚣张,随即道:“那就不必打探啦,我们就在这里。”

这人已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啊呀一声。

张安世便懒得再理会他,站直了身子,随即道:“立即入城!”

一声号令。

数百模范营校尉和夹杂一起的一百多个锦衣校尉随即奔向城门。

片刻之后,又有一队人马来,他们牵着马,便衣打扮,为首之人来见礼:“卑下百户张定,见过陛下,见过都督,卑下奉旨在此专侯殿下与都督大驾。”

朱棣只点头示意,随即翻身上马,张安世也只好牵着一匹马,翻身上去。

转眼之间,数十骑与数百人蜂拥至城门。

城门处的守卫见了动静,猝不及防,有人急切地高呼:“关城门,关了城门……”

可显然已是迟了。

有人率先飞马上前,提刀挥下去,将那高呼关城门的人直接斩于马下。

而后,众骑拥簇着朱棣呼啸进入城门门洞。

朱棣策马扬鞭,迎着烈阳,放眼四看。

城门的门丁们,早已散了。

他们口里大呼:“有贼入城,有贼入城!”

这一下子,城中似炸了锅。

朱棣人等,都没有穿戴甲胄,有的是便衣,却携带武器,有的则穿着象征身份的鱼服,装束各异。

可这一个个魁梧之人,气势自然与常人不同。

他们突然杀奔而来,还斩了一个门丁,自然让人认为进了贼人。

城中的街道,随着喧哗,街道上顿时空无一人。

朱棣勒马顿足,脸色铁青,他只觉得此时体内的热血,似在翻涌着。

……

“徐公,徐公……”

有人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布政使司,声音里带着满满的惊慌失措。

布政使司内的寂静被打破。

徐奇听到了动静,便心知出了大事,连忙带着几个属吏快步出来,沉着脸道:“何事?”

“有贼人入城,足足有数百人……甚是凶恶,他们夺了门,不得了……”

徐奇听罢,大惊失色。

身旁的佐官和赶来的幕友一个个色变。

“朗朗乾坤,哪里来的贼子?”有人询问。

“不……不知……”

众人便纷纷看向徐奇。

徐奇心中怦然一动,他猛地想到了什么,于是忙道:“那些人,什么模样?”

这人便道:“有的只寻常百姓打扮,可都提着刀,还有……还有似乎有火铳……不只如此,小人还见……有一些人……穿着鱼服……”

“当真是鱼服?”徐奇微微睁大了眼睛。

“是,准没有错,和当初封了府库的锦衣卫缇骑所穿的一模一样。”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骤变。

“徐公……徐公……不会……不会……锦衣卫去而复返吧。”

有人惶恐不安地看着徐奇。

片刻之后,又有人带着一队人来,却是南昌知府刘陆也闻知了消息,心中惊慌,便忙带人来询问徐奇拿主意。

“徐公……这是怎么回事?”

徐奇的脸色甚是难看,皱着眉道:“这些人……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