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诛灭(第3/5页)

张安世心里说,在这方面,朱棣和他那五弟朱高煦都算是比较谦虚的,他们都只自比李世民而已。

朱棣道:“若非如此,他怎么会滋生异心呢?还有那个徐闻,只稍稍鼓动,他便让徐闻为他谋划,牟取大位,可见现在的他,已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而且他野心勃勃,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是绝不会错失任何的机会。”

“所以,我们必须透出两个消息。其一,就是朕真的出事了,这朱十三所忌惮的人里,朕算一个,现在朕出了事,宫中禁了消息,他一定认为是秘不发丧。再者,徐闻若是肯写书信,他让徐闻在京师潜伏这么久,有这么多的党羽,甚至在宫中也安插了人,想来他也信任徐闻的能力,只要徐闻请他火速入京,这对他而言,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棣幽幽地接着道:“谁不想……轻而易举地占一个大便宜呢?”

张安世思量着,道:“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臣有一个疑问,如果只是这样,他一定还有疑心,毕竟……这是天大的事。怎么样让他相信,他进京城之后,有很大的胜算窃取神器,他才可能孤注一掷。”

“这一点不用担心。”朱棣老神在在地道。

有时候,朱棣像个莽夫,可要说到谋反心理学,他似乎满腹经纶一般。

朱棣淡淡道:“亦失哈……”

亦失哈忙道:“奴婢在。”

“今天夜里……以皇后的名义,传一道懿旨出去。”

亦失哈诧异,不过依旧低头道:“请陛下示下。”

朱棣慢悠悠地道:“就说赵王赤胆忠心,让他暂时节制羽林卫以及应天府。”

此言一出,亦失哈脸色一变:“陛下……”

朱棣慢悠悠地道:“听命行事。”

张安世听到这里,骤然明白了什么。

大内突然没了消息。

太子又在大内。

而赵王节制了羽林卫,还有应天府,这怎么看,都是京城发生了大变故的迹象。

除此之外……在别人看来,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赵王一下子有了可以抗衡太子的资本。

要知道,赵王可是带了一队赵王卫入宫的,又有羽林卫在手,何况暂时又节制了应天府这样的要害衙门。

这不是摆明着……皇子之间,可能内斗吗?

在别人看来,这只是徐皇后在关键时刻,想依靠自己的两个儿子。

可在有心人看来,却是徐皇后糊涂了,这样做,只怕会引发一场围绕皇权的争夺。

那么远在大同的代王朱桂,又会怎么看待呢?

这当然是最好的时机,京城里,有徐闻这个杀手锏,朱老四已经死了,他的两个儿子随时火拼,不足为惧。

若是此时,他以王叔的身份,突然出现在了京城的时候,等这太子和赵王两败俱伤,然后迅速地利用徐闻的力量,收买重要的大臣。

这大位,不就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吗?

朱高炽担心地道:“父皇,若是如此,三弟……”

朱棣淡淡道:“事急从权,只略施手段,就可轻取代王,免一场刀兵之祸,这等好事,还有什么犹豫的。太子啊,你是储君,切切记得,不可妇人之仁,朕取天下,杀了多少人,尸山血海之中,才有今日。朕真担心,你们后世子孙们,竟不知这大位是靠什么得来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话,是说给别人听的,为人君者,只要坚守基本的忠孝即可,万万不要指望,此等道德之物,可以解决问题。”

张安世来了劲头,也跟着劝:“是啊,只要对父母孝顺,对妻弟爱护,臣以为,陛下说的对,只在乎身边的人,叫做小仁,而为了免去数十万人生死的兵祸,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才叫大仁。”

朱高炽点头,便没有再说什么。

朱棣大笑:“张安世类我也。”

于是朱棣起身:“无论如何,朕就在大内,坐视一切,太子和皇孙也留宫中。刘永诚是可信的人,他掌着勇士营,可以稳住大局。至于徐辉祖……有他这个都督在,京城乱不了,张安世,你押徐闻来。”

张安世会意,当下便去提了徐闻。

徐闻见了张安世便冷笑:“如何?”

张安世道:“不如何,跟我走吧。”

徐闻大笑:“朱棣定是已死了,你纵是将我碎尸万段,也已无用。可惜我徐闻天纵之才……”

张安世直接给他一个耳光,随即带着朱勇,提着徐闻至寝殿。

徐闻口里还在叫骂:“等到代王殿下……”

他一进寝殿……却见熟悉的人端坐在那,骤然之间,徐闻打了个冷颤,仿佛见了鬼一般。

朱棣起身,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怎么样,你还有什么伎俩呢。”

这一次,徐闻再也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