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群英聚会【上】(第2/3页)

史湘云自然并无异议。

于是探春喊过当值的仆妇,一面命其去请邢岫烟来,一面卷了那报纸要随身携带。

“你带它去做什么?”

“这上面有篇文章,好像是焦大哥的手笔,我得空要再瞧一瞧。”

“喔~”

史湘云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一对儿乌黑清澈的眸子滴溜溜乱转,也不知心下想些什么。

……

大公报初定为十日一刊。

从初五到二十五已经刊发了三期,前两期只能说是不温不火,毕竟工盟里的人都是外行,且压根算不得什么文字工作者,想外聘几个专业人士,可人家一听说是工盟办的报纸,无不是大摇其头。

也亏得城里城外的国企还算捧场,这才勉强订出去两千多张。

这连虫二时报的零头都比不上,更别说人家是五日一刊。

不过到了这月二十五的第三期,情况便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是因为《大公报》独家刊载了工学招生简章,以及焦顺主笔撰写的广告软文。

前文说过,因工读生头名授官一事,导致中下层的工人乃至工头群体对工学的名额趋之若鹜,甚至还因此生出了不少风波。

如今听说招生简章刊载在报纸上,自然都要买一份瞧瞧——哪怕自己和儿子指望不上,未来不还有孙子么?

而焦顺那篇软文,则是引起了各大商贾的重视。

盖因他在文章中表示,这第三期的工读生的学期,会延长到三年,同时也会相应的增加不少课程,譬如工商管理之类的,然后又特意拿‘流水线装配工艺’说事儿。

托夏太祖的福,流水线生产模式早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但你要说这玩意儿有多普及,那却也没有。

主要是夏太祖一死,大规模推广流水线的政策立刻就被叫停了,已经获取了这门工艺的商贾又大多敝帚自珍,几十年下来,除了内府、国企、各大皇商之外,真正采用流水线工艺的私企还不到总体的两成,基本都是有实力有背景的大商贾。

且因为少了专业人士的指点,多半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

如今焦某人公然提出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自然引得各方云动——其中倒也不是个个都乐见其成,可既然没办法阻止,那肯定还是要加入其中捞足好处的。

更何况焦某人还高调表示,工学里教授的屠龙技远不止这一项,这就更逼的他们要多多占坑了。

以至于一度有皇商试图买断市面上《大公报》,好将这个消息暂时隐瞒下来——至少瞒住下面的泥腿子。

但在工盟众人不讲武德,连续两天昼夜不停增刊的对应下,这种行为很快就宣告破产了,只徒劳的助力《大公报》一举突破了两万订大关。

工盟众人对此自是弹冠相庆,已经成为工学预备役官员的董恂,更是亲自找到工部想向焦顺报喜。

不过他兴冲冲而来,却不想扑了个空。

因为今儿焦某人久违的休沐,压根就不曾来衙门里办公。

于是董恂又调头去了荣国府,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听荣国府后门的门房说,焦大爷一早就轻车简从的出了门,至于究竟去了何处,那就不为人知了。

……

牟尼院。

辰时刚过,庙里便久违的热闹起来。

盖因今儿连来了两路信女,一路是尤氏姐妹,一路是李纨和王熙凤。

不过这两下里却不是约定好了的,而是凑巧撞到了一处。

毕竟李纨和王熙凤将此视为私会之所,尤家姐妹却是无需这般掩人耳目。

因此见王熙凤和李纨在此,尤氏抱着儿子一脸的玩味,打趣道:“我道他为何要帮这假尼姑,却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倒也未必,我瞧他压根就是贪多嚼不烂。”

王熙凤上前捏了捏贾芎的小脸,见他胖嘟嘟粉琢玉砌的十分可爱,不由生出几分艳羡之色,但要让她给焦顺生个儿子,她却有无此胆量。

毕竟贾琏再怎么不堪,也没还没到贾珍那份上,绝不可能对这‘凭空’出现的儿子视若无睹。

话说……

前几天婆婆约莫是担心,一直卧病在床的贾赦死后,自己无依无靠——焦某人虽收纳了她,却显然没有对王熙凤那么上心——所以话里话外的突然就说起了什么‘遗腹子’,说白了,就是想趁着贾赦弥留之际找焦某人播种。

也真亏她想的出来!

王熙凤不屑当中,还存了三分嫉妒,可惜这招她暂时是没法照抄了,除非是先学潘姐姐……

“想什么呢?”

这会儿尤氏跟李纨寒暄完,转头见她发起呆来,便在她肩头推了一把,悄声问:“那冤家现在何处?”

她可不相信李纨和王熙凤,无缘无故会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