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6章 给个机会就成(第3/3页)

……

“那个向南,是古书画修复专家?”

在2号修复室里,理论知识考核排名第二位的李德坤一边不紧不慢地往碎瓷片上涂抹着粘合剂,一边有些好笑地想道,

“毕竟是年轻啊,觉得古书画修复玩够了,想来古陶瓷修复这一行来趟趟水?哪有你想得那么容易。”

李德坤今年56岁,是荆楚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的资深修复师,从事古陶瓷修复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

尽管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但李德坤的修复技术那是没得说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在荆楚文博圈子里,大家都喊他“快手坤”。

当然,有的时候,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李德坤就是因为做事太快,曾经出过几次错,这也使得他在文博圈子里的名声好坏参半。

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估计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做事不够细致、耐心。

“怎么能因为一两件错误,就彻底否认一个人的能力呢?”

李德坤也很郁闷,但也没办法辩解,错了就是错了,越说越错,不如不说。

这一次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他原本是没想来的,小孩子的把戏,他都一把年纪了,来参与这种比赛干嘛?还嫌不够丢人吗?

可后来,他听人说,这次大比的一等奖,有可能会被推举到国家文物局,申请专家称号。

先不管真假,反正李德坤是真动心了,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比赛的时间一到,李德坤就急匆匆地从荆楚赶来了。

这一次的比赛,第一他是拿定了!

……

3号临时修复室里。

一位年约二十三四岁,面相清冷的女子坐在椅子上,一手扣着一只清代的青花莲纹梅瓶,另一只手拿着调制好的配补材料,神情专注地补配着器物上的残缺部位。

她的名字,叫作姚嘉莹。

姚嘉莹并非来自博物馆,她是来自金陵一家古玩店“博古轩”。

“博古轩”是一家百年老店了,主要经营的就是各类古陶瓷器物。

因此,店里并不缺少古陶瓷修复师。

事实上,“博古轩”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是家传的。

姚嘉莹年纪不大,但她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已经有十一二年的历史了。

从十岁那年开始,家里的长辈们,就已经开始传授她各种古陶瓷修复技艺。

姚嘉莹倒是不怎么在意都有谁来参加比赛——

反正不管谁来了,都没有我厉害。

至于向南……向南是谁?

……

在8号修复室里,方玉婧暗自欣喜。

她运气不错,选到了一个“清三代”的青花瓷器,而且,破碎得并不严重。

在现存的古代瓷器中,清代的青花瓷器的数量最多,除了有官窑的,还有很多民窑里出来的青花瓷。

因此,古陶瓷修复师们平日里接触得最多的,也是这一类的瓷器。

相对于其他瓷器品种来说,他们对青花瓷器要熟悉太多了,修复起来自然要轻松得多。

方玉婧一边忙着粘接,一边还有心思想别的事:

“不知道向南选的古陶瓷复杂不复杂,他修复得顺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