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唐突之战(二十一)(第2/3页)

毕竟,商贾们如果用巨金悬赏突厥人的脑袋的话,有的是人将突厥人的脑袋送到他们面前。

说不定还会因此衍生出去突厥专门狩猎突厥人的赏金猎人。

马征很清楚李元吉的这番话意味着什么,当即感激涕零的拜谢道:“臣代马岭的一众乡勇,叩谢殿下厚爱。”

此次马岭的将士、衙役、乡勇们,杀的突厥人还不少。

已经死了的人,已经没办法去顾及了,但是活着的人,平均一个人能分到两三颗人头。

两三颗人头,足以让他们在进入到府兵编制以后,获取一个不一样的身份。

比如伍长什么的。

往后再立几次军功,从伍长上升到队正的时候,就可以开启勋官十二转的模式。

一转授武骑尉,视从七品。

二转授云骑尉,视正七品。

以此类推。

最高十二转,授上柱国,视正二品。

也就说一个人军功最高可达十二转,可受封为上柱国,达到正二品的品级。

当然了,这跟小兵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小兵唯有达到军官的层次的时候,才能开启勋官十二转的模式。

转是以上中下阵、上中下获来计算的。

上阵上获,就是以少击多,并且战而胜之,就像是李世民虎牢关一战中的战绩一样,就可以获得五转军功。

如果小兵也能开启勋官十二转模式的话,那这些年跟着李世民厮混了一大圈的玄甲军们,恐怕早就人人上护军了。

而且勋官上升到一定的途径,没有充任一定的官职的话,也就上升不上去了。

比如像是李思行,勋上护军,头上没有个大将军的头衔,就算再立下大功,也不可能封他为柱国。

小兵别说是柱国了,上升到骁骑尉时就算是顶天了。

没文化,也不会兵法谋略,更不会指挥一定的兵马作战的话,那就不会再升了。

毕竟,上面的位置都是有数的,你大字都不识一个,朝廷哪敢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你。

不过,即便如此,马岭的乡勇们能带着军功入都督府,起步就比一般的将士们高了。

这对马岭的乡勇们绝对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不然,依照李渊立国的时候定下的百姓立功杀贼的奖励方式,乡勇们顶多也就是多十几亩地。

而庆州的百姓们此次顾及会被突厥人祸祸的不轻,地方上多出来的地,还是会分给这些活下来的乡勇们。

因为他们守土有功,并且是在没有责任的情况下被征召的,所以地方衙门会给予一定的赏赐。

所以乡勇们再要十几亩地,其实也没啥太大作用。

说不定还会浪费。

因为庆州的百姓们被突厥人祸祸了,他们找不到人帮他们种地,仅凭着他们自己,还照顾不了那么多地。

“行了,道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这是你们应得的。速速回去安抚乡里,让百姓们尽快迁往安定。

随后我大唐可能会在庆州跟突厥人展开大战,到时候难免要在马岭等各地屯军。

为了避免波及到百姓,必须将百姓尽快转移。”

李元吉摆摆手,示意马征可以下去了。

马征恭敬的一礼,退出了中军大帐。

次日,一大早,马征和马岭的县令就开始一起游说着百姓往安定转移。

一些百姓在经历了隋末乱世,以及突厥人入侵以后,对战争已经麻木了,说什么也不肯走。

说什么祖宗埋在这里,根也在这里,死也要死在这里。

最终还是马征和马岭县令一起生拉硬拽的把人拽走了。

在此期间,并没有闹出什么民变,由此可见,马征和马岭县令在马岭还是有一些威信的。

在侯君集接到命令,带着人赶到马岭的时候,马岭城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李元吉自然而然的带人进驻了马岭,同时命人将侯君集召来一见。

为了避免侯君集跟李世民见到了以后尴尬,所以特地让宇文宝带李世民去马岭大峡谷里看飞瀑去了。

“臣侯君集,参见齐王殿下。”

侯君集到了马岭城县衙以后,单膝跪地施礼。

从他甲胄上的血迹看,他这一路走来并不平静。

李元吉缓缓的点了点头,冷淡的问道:“在路上遇到伏击了?”

侯君集果断摇头道:“没有,只是臣猜测殿下随后应该会在马岭,以及马岭以北跟突厥人作战,为了避免越过马岭的突厥人对我们造成什么阻碍,又或者突袭我们的辎重队伍,所以臣在来的路上,顺手将越过马岭的所有突厥人都给平了。”

平心而论,侯君集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心也细致。

他能通过一道调令,就判断出朝廷随后会在马岭,以及马岭以北跟突厥人作战,并且能想到解决所有越过马岭的突厥人,帮大唐铲除后患,确保马岭通往长安,以及马岭以南各处道路的畅通,就足以说明他的心很细致,也很有判断力。